感冒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症状表现上有别,感冒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轻可自愈,新冠症状多样有发热干咳等且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流行病学方面感冒由鼻病毒等引起全年散发冬春可能高发传染性弱,新冠由新冠病毒引起传播力强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实验室检查上感冒血常规依病毒或细菌感染有相应表现病原学不常规,新冠核酸检测可确诊血清学等可辅助且血常规等有特定变化;影像学上感冒一般无异常除非有并发症,新冠早期有小斑片影间质改变等;特殊人群方面感冒儿童病情轻要防并发症老年人易有并发症孕妇用药慎免疫低下易重症,新冠特殊人群感染后易重症需关注儿童呼吸等老年人和基础疾病者监测病情。
一、症状表现方面
感冒:普通感冒症状相对较局限,以局部症状为主,常见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全身症状如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乏力等相对较轻,一般一周左右可自愈。不同类型感冒症状略有差异,如病毒性感冒可能起病较急,先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而后可能出现咳嗽等;细菌性感冒可能有咽部红肿、疼痛明显,可能有脓性分泌物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感冒症状可能有一定特点,儿童感冒可能更容易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而老年人感冒可能全身症状相对更明显,且恢复较慢。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多样,有发热(可为低热、中度发热或高热)、干咳、乏力是常见表现,部分患者还可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不同年龄患者表现也有差异,儿童感染后症状相对成人可能更不典型,有的可能仅表现为精神差、呼吸急促等;老年人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症状可能更重,更易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
二、流行病学方面
感冒: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全年均可发病,散发多见,冬春季可能相对高发,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传播或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但一般病情较轻,传染性相对较弱。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传播能力较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还可通过气溶胶传播,疫情期间在全球大流行,不同年龄、性别、地域等人群均可感染,感染后部分患者病情较重。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感冒:一般血常规检查,病毒性感冒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可升高;细菌性感冒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升高。病原学检查一般不常规进行,若要确定病毒类型可能需要特定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但普通感冒临床诊断多基于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检测是诊断的重要依据,采用实时荧光RT-PCR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如鼻咽拭子、痰等)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可确诊。血清学检查如特异性IgM抗体、IgG抗体在感染后会有动态变化,IgM抗体多在感染后3-5天出现,IgG抗体多在感染后1-3周出现,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血常规检查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肌酶及肌红蛋白增高;部分危重患者可见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等。
四、影像学方面
感冒:一般无影像学异常表现,除非合并有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时可能出现相应肺部影像学改变,但普通感冒本身胸部X线或CT检查多无特异性改变。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胸部影像学早期可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影像学表现不同,重型患者可出现大白肺等表现。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感冒一般病情相对较轻,但要密切观察是否有并发症等情况;老年人感冒易出现并发症,如肺炎等,需加强护理和监测;孕妇感冒用药需谨慎,要权衡利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冒可能发展为重症,需格外重视。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等特殊人群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重症,儿童感染后要关注呼吸、精神等情况,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者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