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出现风热感冒的原因包括外界环境因素和人体自身因素,外界环境有气温波动致风热邪气侵袭及空气干燥结合风热之邪,人体自身有体质方面阴虚、阳盛体质易受影响及生活方式上过度劳累、睡眠不足致正气不足卫外减弱使风热之邪易侵袭。
一、外界环境因素影响
1.气温波动与风热邪气侵袭
冬天虽然整体较寒冷,但仍可能存在气温的波动情况。当人体处于相对温暖的环境中,比如室内温度过高,或者穿着过多导致腠理开泄时,风热邪气容易趁虚而入。从中医理论角度,风为阳邪,具有轻扬开泄的特性,热邪则具有炎热向上的特点,在气温有一定回升的情况下,风热之邪就可能侵袭人体。例如,在北方冬季有暖气的室内,人们穿着较单薄,此时若室内外温差较大,人体体表的卫外功能相对不稳定,风热之邪便容易侵犯肌表,引发感冒。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冬季室内外温差大,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在这种变化下可能出现功能紊乱。当人体局部防御功能下降时,如呼吸道黏膜的防御能力可能因环境变化而降低,此时外界的病毒等病原体(部分具有风热特性相关的致病因素)就容易侵入呼吸道,引发类似风热感冒的症状。
2.空气干燥与风热之邪的结合
冬季空气通常比较干燥,干燥的环境会使人体的津液容易耗伤。而风热之邪本身就具有温热、易伤津液的特点,两者相互结合,更容易侵犯人体。干燥的空气会导致呼吸道黏膜水分丢失,黏膜变得干燥,其防御功能减弱,风热之邪就更容易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比如,长时间处于空调房间或暖气环境中,空气湿度低,人体水分散失快,呼吸道黏膜干燥,此时感染风热之邪的几率增加。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的呼吸道黏膜相对娇嫩,更容易受干燥空气影响,而老年人本身津液相对不足,也更易在冬季干燥环境下受风热之邪侵袭引发感冒;对于女性,若本身阴血相对不足,在冬季干燥环境中更易因津液耗伤而被风热之邪侵犯;从生活方式来看,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下工作的人群,由于空气干燥,患风热感冒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人体自身因素
1.体质因素
阴虚体质人群:冬季人体阳气潜藏,但阴虚体质的人本身阴液不足。阴液不足则不能制阳,阳气相对偏亢,在冬季相对温暖的环境或自身阳气稍有浮动时,就容易与外界的风热之邪相互搏结,引发风热感冒。例如,一些患有慢性疾病且属阴虚体质的人群,在冬季可能更容易出现风热感冒的症状,如肺结核患者,由于阴液耗伤,肺阴不足,在冬季容易感受风热之邪而发病。
阳盛体质人群:阳盛体质的人本身阳气偏旺,冬季若过食辛辣、温热之品,会进一步助长体内的阳气,使体内阳气更盛,而外界的风热之邪也容易与体内偏盛的阳气相互作用,导致风热感冒。比如,冬季喜欢吃火锅、烧烤等辛辣温热食物的人,阳盛体质者食用后,体内阳气更盛,当遇到外界风热之邪时,就容易发病。不同年龄中,青少年阳盛体质者相对较多,若不注意饮食调节,在冬季更易患风热感冒;对于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本身可能存在阳气偏亢的情况,冬季若不注意,也易因风热之邪引发感冒。
2.生活方式因素
过度劳累:冬季人们可能因工作、生活等原因过度劳累,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过度消耗,都会导致人体正气不足。正气不足则卫外功能减弱,风热之邪就容易侵袭人体。例如,长时间加班熬夜的人群,过度劳累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在冬季更容易患上风热感冒。对于儿童来说,过度玩耍劳累也会影响其自身的抵抗力,而老年人若过度劳累,如冬季仍坚持高强度的体力活动,也易受风热之邪侵袭;对于女性,过度劳累可能影响内分泌等功能,进而影响身体的防御能力;对于有慢性病史的人群,过度劳累会加重病情,降低身体对风热之邪的抵御能力。
睡眠不足:冬季睡眠不足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睡眠是身体修复和调节的重要时间,睡眠不足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例如,长期熬夜的人,在冬季其免疫系统功能受影响,呼吸道等部位的防御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风热之邪就容易入侵。儿童若睡眠不足,会影响其生长发育相关的免疫调节,更易患风热感冒;老年人睡眠本身相对较少,若睡眠不足,身体的自我修复和防御能力进一步降低,患风热感冒的风险增加;对于女性,睡眠不足可能影响内分泌平衡,从而影响身体对风热之邪的抵御;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的人群,睡眠不足会加重病情,使身体更易受风热之邪侵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