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机方面气滞血瘀多因情志不遂或外邪侵袭致气机郁滞进而血液瘀阻,病机是气机郁滞致血行受阻,气虚血瘀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虚弱或久病耗伤正气致气虚推动无力血行瘀滞,病机是气推动无力致血行迟缓;临床表现方面气滞血瘀疼痛部位固定为刺痛拒按随情志变化,有体表固定质地硬肿块,舌紫暗有瘀斑瘀点脉弦涩,气虚血瘀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气虚表现及面色淡白萎黄等瘀血表现,疼痛为隐痛喜按;治疗原则方面气滞血瘀以理气活血化瘀为主各年龄段均可应用儿童慎用活血化瘀力强药物老年人注意剂量耐受性,气虚血瘀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各年龄段均需益气活血同用儿童以健脾益气为基础老年人注意补气活血平衡女性患者调经综合考虑。
一、病因病机方面
气滞血瘀
病因:多因情志不遂,或外邪侵袭,导致气机郁滞,进而影响血液运行,使血液瘀阻。例如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的人群,情志不舒易致气滞,气滞则血行不畅,从而引发气滞血瘀。从年龄角度看,各年龄段均可因情志因素发病,但中青年因生活压力大、情绪波动频繁相对更易出现;性别方面,女性因情感细腻、易忧思,相对更易受情志影响导致气滞血瘀。
病机:气机郁滞是关键,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行受阻,血液瘀积于某一部位或全身。如肝郁气滞,肝经循行部位易出现胀痛、痞块等,且舌象多表现为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象多弦涩。
气虚血瘀
病因: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或久病耗伤正气等导致气虚,气的推动无力,血行瘀滞。对于儿童来说,先天禀赋不足可能是部分气虚血瘀的原因,而后天则多因喂养不当、疾病耗伤等致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老年人因脏腑功能衰退,正气渐虚,易出现气虚血瘀;性别上无明显特异性,但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病机:气的推动无力是核心,气不足以帅血,血液运行迟缓,出现瘀血表现。常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气虚表现,同时伴有瘀血征象,如面色淡白或萎黄,唇甲淡白,舌质淡暗,脉弱而涩等。
二、临床表现方面
气滞血瘀
疼痛特点:疼痛部位固定,多为刺痛,痛处拒按,且疼痛随情志变化而加重或减轻,例如情志抑郁时胁肋部刺痛加重,情绪舒畅时稍有缓解。各年龄段均可出现,但中青年因情志波动明显,症状相对更突出;女性在月经前后因情志和气血变化,气滞血瘀相关疼痛更易显现。
肿块表现:体表可见肿块,质地较硬,位置固定,如乳腺增生患者可触及乳房肿块,按之疼痛。不同年龄段肿块表现有所差异,儿童较少见此类体表肿块,中青年及老年人因各种诱因均可出现。
舌脉表现: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象多弦涩。各年龄段舌脉表现有一定共性,但儿童因气血未充,舌脉表现相对不典型。
气虚血瘀
气虚表现: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等,活动后上述症状加重。儿童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等;老年人则表现为脏器功能衰退相关的气短、乏力明显,活动耐力下降。
瘀血表现:面色淡白或萎黄,唇甲淡白,或见肌肤甲错,舌质淡暗,有瘀点或瘀斑,脉弱而涩。各年龄段均有瘀血相关表现,但儿童瘀血表现相对隐匿,老年人因气血亏虚基础更易出现明显瘀血征象。
疼痛特点:疼痛多为隐痛,喜按,与气虚推动无力,不能温煦、滋养经脉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出现隐痛,但老年人因正气虚,隐痛更为常见。
三、治疗原则方面
气滞血瘀
治法:以理气活血化瘀为主。常用理气药如柴胡、香附等,活血化瘀药如桃仁、红花等。中青年患者因情志因素为主,治疗时需注重调畅情志配合理气活血;女性患者在月经相关疾病中出现气滞血瘀时,可结合月经周期调整理气活血药物的使用。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各年龄段均可应用,但儿童应慎用活血化瘀力度较强的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温和的理气活血方法;老年人应用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耐受性,避免过度耗伤正气。
气虚血瘀
治法: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常用补气药如黄芪、党参等,配合活血化瘀药。儿童治疗时以健脾益气为主,促进气血生化,再适当配合活血化瘀;老年人则在补气基础上,根据瘀血程度调整活血化瘀药物,注意补气与活血的平衡,避免过度活血伤正;女性患者若因气虚血瘀导致月经不调等,需在补气活血基础上兼顾调经。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各年龄段均需益气与活血同用,儿童要注意健脾益气是基础,避免应用过于峻烈的补气活血药物;老年人要密切观察气血变化,根据身体反应调整治疗方案;女性患者在调经时要综合考虑气虚和血瘀情况,谨慎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