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运动方面各年龄段人群可散步且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中青年人可慢跑及不同人群注意事项;呼吸锻炼中各年龄段肺气虚人群可练腹式呼吸及不同人群注意事项肺气虚伴呼吸困难者可练缩唇呼吸及不同人群注意事项;太极拳适合大多数肺气虚人群练习及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一、有氧运动
1.散步
适用人群及方式: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进行,一般每次散步持续30-60分钟,速度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以快走为例,每分钟60-100步较为适宜。研究表明,长期坚持散步能够提高肺功能,增强机体的摄氧能力,对于肺气虚人群,有助于改善气短、乏力等症状。例如,有研究对肺气虚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散步干预,发现其肺活量等肺功能指标有所提升,且运动耐力得到增强。
特殊人群提示:老年人散步时要选择平坦、安全的场地,避免摔倒;患有骨关节疾病的人群要注意步幅和速度,可选择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适当调整,以减少对关节的压力;儿童散步时家长要陪同,确保环境安全,同时根据儿童体力控制散步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2.慢跑
适用人群及方式:身体状况较好的中青年人可尝试慢跑,开始时可先慢跑与步行交替进行,逐渐增加慢跑的比例。一般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每周可进行3-5次。慢跑可以有效提升心肺功能,增强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对肺气虚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相关研究显示,长期慢跑的人群在肺功能测试中,用力肺活量等指标优于不运动人群。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不宜过早进行慢跑,因为其骨骼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慢跑可能会对骨骼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患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在进行慢跑前要咨询医生,评估身体状况,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适合慢跑以及运动的强度和时间;老年人进行慢跑要谨慎,可先从短距离、慢速度开始,密切关注自身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要立即停止运动。
二、呼吸锻炼
1.腹式呼吸
适用人群及方式:各年龄段肺气虚人群均可练习,仰卧位时,双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尽量让空气充满腹部,呼气时腹部下陷,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腹式呼吸可以增加膈肌的活动范围,提高肺部的通气效率,改善肺气虚引起的呼吸浅快、气短等问题。临床研究发现,肺气虚患者坚持腹式呼吸锻炼一段时间后,其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有所增强,肺通气功能得到改善。
特殊人群提示:孕妇在孕中期以后可适当进行腹式呼吸,但要注意呼吸的深度和频率,避免过度通气对自身和胎儿造成影响;患有严重肺部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要在病情稳定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腹式呼吸练习;儿童进行腹式呼吸时,家长可引导其感受腹部的起伏,帮助其正确掌握呼吸方法,但要注意不要强迫儿童过度练习,以免引起不适。
2.缩唇呼吸
适用人群及方式:肺气虚伴有呼吸困难等症状的人群适用,呼气时将嘴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缓慢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3-4次。缩唇呼吸能够延长呼气时间,减少气道塌陷,增加肺泡内气体的排出,改善肺的通气功能。有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虚中医证候表现常见)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训练,结果显示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肺功能指标有所改善。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儿童,缩唇呼吸的指导相对复杂,需要在专业人员的耐心引导下进行,同时要根据儿童的接受程度调整练习的强度和时间;老年人进行缩唇呼吸时要注意呼吸的节奏,避免因呼吸过快过急导致头晕等不适;患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人群在练习缩唇呼吸前要咨询医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免加重病情。
三、太极拳
1.适用人群及方式
太极拳适合大多数肺气虚人群练习,其动作缓慢、柔和,注重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一般每次练习太极拳的时间可控制在30-60分钟,每周进行3-5次。太极拳中的一些招式,如云手等动作,能够调节呼吸,促进气血流通,对肺部功能的改善有积极作用。研究表明,长期练习太极拳的人群在肺功能测试中,其最大通气量等指标有所提高,而且太极拳的运动方式有助于缓解肺气虚带来的精神压力,改善整体身体状态。
特殊人群提示:患有骨关节疾病较为严重的人群在练习太极拳时要选择简单、柔和的招式,避免过度伸展和扭转关节,防止加重病情;孕妇在孕期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练习简化版的太极拳,但要避免过于剧烈的动作,如跳跃等;儿童练习太极拳要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选择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简化太极拳套路,注意运动强度,避免因过度疲劳影响生长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