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呼吸道感染初期有呼吸系统和全身症状,不同病原体感染及特殊人群症状有特点,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中流感病毒发热突出,呼吸道合胞病毒多见于婴幼儿且有前驱症状;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中肺炎链球菌有典型热型等表现;儿童婴儿有拒食呛奶等,幼儿有精神萎靡等;老年人症状不典型且易诱发基础疾病加重;孕妇有特殊生理变化及心理压力。
一、症状表现
(一)呼吸系统症状
1.咳嗽
初期多为刺激性干咳,这是下呼吸道感染初期常见的症状之一。例如,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时,病毒侵袭呼吸道黏膜,引起黏膜的炎症反应,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干咳。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因不会准确表达而以频繁清嗓等方式表现咳嗽;成人则更易明确表述为干咳。
2.咳痰
部分患者初期可能有少量白色黏液痰。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黏液脓性痰,但初期有时可能仅表现为少量白色黏液痰。对于儿童来说,咳痰能力相对较弱,可能更多表现为咽喉部有痰鸣音。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呈低热(37.3-38℃)至中度发热(38.1-39℃)。发热的原因是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炎性介质,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不同年龄人群发热表现有别,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可能更易出现体温波动较大的情况;成人相对体温波动幅度稍小,但也可能因感染程度不同而有不同表现。例如,流感病毒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热往往较为明显,体温可迅速升高。
2.全身不适
患者可能感到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这是因为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以及机体的应激状态导致。比如,感染后身体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同时炎性介质刺激神经末梢,引起肌肉酸痛等不适感觉。对于老年人或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全身不适的症状可能会更明显,因为他们的机体储备功能相对较弱,对感染的应激反应可能更强烈。
二、不同病原体感染初期症状特点
(一)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
1.流感病毒
初期除了有上述咳嗽、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外,发热症状通常较为突出,可呈高热,体温可达39-40℃以上,还可能伴有头痛、寒战等症状。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后,下呼吸道感染初期可能更容易出现呼吸急促等表现,这是因为儿童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病毒感染后更易影响呼吸功能。
2.呼吸道合胞病毒
多见于婴幼儿,初期症状可能有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随后逐渐出现咳嗽、喘息等下呼吸道感染表现,可伴有低热或无明显发热。由于婴幼儿气道较窄,感染后容易出现气道痉挛,导致喘息等症状,需要密切关注。
(二)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1.肺炎链球菌
初期可表现为突然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39-40℃,呈稽留热型,咳嗽咳痰,痰可呈铁锈色痰(这是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典型表现,但初期可能不是所有患者都有,部分患者初期可能是黏液脓性痰),同时伴有胸痛、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对于老年人或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初期症状可能不典型,发热可能不高,而以咳嗽、乏力等为主要表现。
三、特殊人群下呼吸道感染初期症状特点
(一)儿童
1.婴儿
下呼吸道感染初期可能表现为拒食、呛奶、呼吸增快等。婴儿呼吸频率本身比成人快,感染后呼吸增快可能更明显,可达40-60次/分以上,同时可能伴有鼻翼扇动、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等。这是因为婴儿呼吸系统解剖结构特点决定的,他们的气道更窄,感染后更容易出现通气障碍。
2.幼儿
可能出现发热、咳嗽、喘息,部分幼儿还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表现。幼儿对感染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和呼吸等情况。
(二)老年人
1.免疫功能下降
下呼吸道感染初期症状可能不典型,发热可能不明显,甚至体温正常,而以咳嗽、乏力、食欲不振等为主要表现。这是因为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对感染的反应不如年轻人强烈。同时,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下呼吸道感染可能会诱发基础疾病的加重,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能出现喘息加重、呼吸困难等情况较年轻人更为明显。
(三)孕妇
1.生理变化影响
下呼吸道感染初期可能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由于孕妇处于特殊生理时期,用药需要谨慎。发热时如果体温不是过高,可先尝试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同时,孕妇感染后可能会担心对胎儿的影响,心理压力较大,这也需要医护人员在评估病情时充分考虑,给予心理支持和合理的诊疗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