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主要由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致呈大叶性分布的肺部急性炎症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冬春易发病病因主要为肺炎链球菌等人体免疫力下降时细菌易侵入肺泡繁殖病理分充血水肿、红色肝样变、灰色肝样变、溶解消散期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体征有肺部及全身体征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痰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依据典型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鉴别需与干酪性肺炎肺栓塞肺癌等区分治疗包括抗感染对症治疗预后大多良好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大叶性肺炎是主要由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呈大叶性分布的肺部急性炎症。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多见,冬春季节易发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也可致病。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受寒、疲劳、醉酒等,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细菌易侵入肺泡并在局部繁殖。
发病机制:细菌侵入肺泡后,引发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随后渗出液含大量细菌,经肺泡间孔(Cohn孔)向邻近肺泡扩散,可累及整个肺叶或肺段。
病理分期
充血水肿期:发病1-2天,肺叶充血水肿,肺泡内有大量浆液性渗出液,混有少量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红色肝样变期:发病3-4天,肺泡内充满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病变肺叶颜色鲜红似肝,此期患者咳出的痰液多为铁锈色痰。
灰色肝样变期:发病5-6天,肺泡内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崩解,中性粒细胞增多,病变肺叶颜色灰白似肝,此期痰由铁锈色痰转为黏液脓痰。
溶解消散期:发病1周后,炎症消退,渗出物被吸收或咳出,肺组织可恢复正常结构。
临床表现
症状
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达39-40℃,呈稽留热型,伴有寒战。
咳嗽、咳痰:初期为刺激性干咳,继而咳出黏液脓性痰,红色肝样变期可咳铁锈色痰,灰色肝样变期痰呈黏液脓痰。
胸痛:病变累及胸膜时可出现胸痛,疼痛随咳嗽或深呼吸加重,可放射至肩部或腹部。
呼吸困难:因肺实变致通气不足、气体交换障碍而出现呼吸困难,重者可发绀。
体征
肺部体征:早期可无明显异常体征,或仅有呼吸运动减弱、叩诊稍浊、听诊呼吸音减低和胸膜摩擦音。实变期可有典型体征,如叩诊浊音、触觉语颤增强、支气管呼吸音等。
全身体征:患者呈急性热病容,面颊绯红,鼻翼扇动,口角和鼻周可出现单纯疱疹,严重者可出现神志模糊、烦躁、嗜睡、昏迷等感染性休克表现。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可有核左移或胞质内出现中毒颗粒。
痰液检查:痰涂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革兰阳性球菌,痰培养可明确致病菌。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见肺纹理增粗或受累肺段、肺叶稍模糊。随着病情进展,实变期可见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肋膈角可有少量胸腔积液。消散期,炎性浸润逐渐吸收,可见散在的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最终可完全吸收。
胸部CT检查:对于病变的显示较X线更为清晰,能更准确地判断病变范围和程度。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典型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如高热、咳嗽、铁锈色痰,肺部实变体征,白细胞升高,胸部X线示大叶性阴影等。
鉴别诊断
干酪性肺炎:多有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盗汗、乏力等,痰中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胸部X线示病变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均,久不消散,可形成空洞。
肺栓塞:多有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常有下肢静脉血栓等基础疾病,D-二聚体升高,胸部CT肺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肺癌:多无急性感染中毒症状,可有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消瘦等表现,胸部X线及CT可见肺部肿块或结节影,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可明确诊断。
治疗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G,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对症治疗
发热:高热者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必要时可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等,但儿童需谨慎使用,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引起Reye综合征。
咳嗽、咳痰: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
呼吸困难:给予吸氧,改善通气功能。
预后
大多数患者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可痊愈,预后良好。但年老体弱者、伴有基础疾病者预后相对较差,可能并发脓胸、肺脓肿、感染性休克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大叶性肺炎起病较急,病情变化快,需密切观察体温、呼吸等变化。用药时需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或有其他不良反应的药物,如喹诺酮类药物一般不用于18岁以下儿童。
老年人:老年人大叶性肺炎临床表现可不典型,发热不明显,咳嗽较轻,易出现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治疗时应加强支持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大叶性肺炎需谨慎用药,应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同时需权衡治疗收益和对胎儿的潜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