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感冒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症状表现上有不同,前者全身症状相对轻、局部呼吸道症状为主、发热等持续短,后者症状多样、发热可高且持续不一、有多种伴随症状等;流行病学方面常见感冒全年可发、冬春多见、散发或小范围聚集,新冠感染有流行特点、传播力强、呈聚集或大范围流行;实验室检查上常见感冒血常规等炎症指标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新冠感染核酸检测是重要依据且血常规等有特定表现;影像学方面常见感冒胸部无明显异常,新冠感染胸部CT有相应变化;特殊人群上儿童感冒易高热惊厥、新冠感染有消化道症状等,老年人感冒恢复慢、新冠感染重症风险高,有基础疾病人群感冒易诱发基础病加重、新冠感染健康风险更大需综合考虑。
常见感冒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症状表现上有不同,前者全身症状相对轻、局部呼吸道症状为主、发热等持续短,后者症状多样、发热可高且持续不一、有多种伴随症状等;流行病学方面常见感冒全年可发、冬春多见、散发或小范围聚集,新冠感染有流行特点、传播力强、呈聚集或大范围流行;实验室检查上常见感冒血常规等炎症指标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新冠感染核酸检测是重要依据且血常规等有特定表现;影像学方面常见感冒胸部无明显异常,新冠感染胸部CT有相应变化;特殊人群上儿童感冒易高热惊厥、新冠感染有消化道症状等,老年人感冒恢复慢、新冠感染重症风险高,有基础疾病人群感冒易诱发基础病加重、新冠感染健康风险更大需综合考虑。
一、症状表现方面
(一)常见感冒(多由普通病毒引起)
一般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主要以局部呼吸道症状为主,如流涕、鼻塞较为常见,多为清水样鼻涕,咳嗽一般不剧烈,可能为轻度干咳或少量白痰,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通常在38℃左右,且发热持续时间较短,一般3-5天可自行退热,全身乏力等症状相对不突出,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感冒可能也会有食欲减退等表现,但整体病情进展较缓,恢复相对较快。
(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症状表现多样,部分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发热可为低热至高热,部分患者体温可超过39℃,发热持续时间个体差异较大;除呼吸道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病情严重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尤其是高龄、有基础病史等特殊人群可能进展为重症,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甚至危及生命,儿童患者症状可能相对较轻,但也有少数出现川崎病样表现等特殊情况。
二、流行病学方面
(一)常见感冒
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相对多见,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人群普遍易感,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人群均可发病,一般呈散发或小范围聚集性,与环境温度变化、机体免疫力等因素相关,比如劳累、受凉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易发病。
(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有明显的流行特点,在全球大流行期间,人群普遍易感,传播能力较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还可通过气溶胶传播等,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感染,但高龄、有慢性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等特殊人群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更高,其传播往往呈聚集性或大范围流行态势,与病毒变异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一)常见感冒
血常规检查一般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可正常或稍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病原学检查可通过病毒核酸检测等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其他病原体感染。
(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核酸检测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血清学检查中,特异性IgM抗体多在发病3-5天后开始出现阳性,IgG抗体恢复期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血常规检查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等。
四、影像学方面
(一)常见感冒
胸部影像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
(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胸部CT早期可表现为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需考虑辐射剂量等问题,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谨慎进行检查及评估病情。
五、特殊人群差异
(一)儿童
感冒时儿童可能更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儿童患者,部分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且病情变化有时较成人更为迅速,需加强监测和护理,比如低龄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可能呼吸频率增快等表现需及时识别。
(二)老年人
老年人患感冒时相对恢复较慢,而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由于其机体功能衰退、基础疾病多等因素,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更高,比如可能更快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在护理和治疗上需更加谨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等变化。
(三)有基础疾病人群
本身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冒时可能诱发基础疾病加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则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比如糖尿病患者感染后血糖更难控制,心脏病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缺血等病情变化,需要在治疗感冒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采取更加个体化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