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后遗症胸闷气短可能由肺部损伤、心脏损伤、神经精神因素引起,评估检查包括影像学、肺功能、血液检查,干预措施有呼吸康复训练、心脏康复相关、中医干预,特殊人群儿童、老年患者及有基础疾病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可能的原因及相关机制
(一)肺部损伤相关
新冠肺炎病毒主要侵袭肺部,即使患者急性期病情恢复,肺部可能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如肺泡上皮细胞受损、肺间质纤维化等。肺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气体交换能力下降,进而导致胸闷气短。研究表明,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在康复后胸部影像学检查仍可见肺部纤维条索影等异常,提示肺部结构的改变是导致胸闷气短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可能因自身基础肺功能不同,肺部损伤恢复情况有差异,有基础肺部疾病病史的患者可能恢复更慢。
(二)心脏损伤相关
病毒可能累及心脏,引起心肌损伤、心包炎等。心肌受损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心输出量下降,组织器官供血不足,从而出现气短症状。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感染新冠肺炎后更易出现心脏方面的并发症,不同年龄患者心脏对病毒的耐受及恢复能力不同,女性在激素等因素影响下可能与男性在心脏损伤后恢复存在一定差异。
(三)神经精神因素相关
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也可能导致胸闷气短的感觉。长期的疾病困扰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呼吸调节功能紊乱。不同年龄阶段人群面对新冠肺炎后遗症的心理反应不同,儿童可能因对疾病的认知不足产生恐惧,成年女性可能在家庭等多方面因素下更易出现焦虑情绪,进而加重胸闷气短的主观感受。
二、评估检查
(一)影像学检查
1.胸部CT:可以详细观察肺部的结构情况,明确是否存在肺部纤维化、肺部炎症残留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胸部CT的操作和解读需考虑其身体特点,儿童检查时需做好防护,老年患者要注意配合度等。
2.心脏超声:用于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查看心肌运动情况、心包有无积液等。通过心脏超声可以了解心脏射血分数等指标,不同性别患者心脏超声表现可能因生理差异有一定不同,年龄较小患者心脏超声检查时需注意操作的轻柔等。
(二)肺功能检查
测定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等,了解肺部气体交换能力。肺功能检查结果能反映出肺部受损后通气和换气功能的具体情况,不同年龄人群正常肺功能指标范围不同,如儿童肺功能指标与成人不同,需依据相应年龄段标准进行判断。
(三)血液检查
1.心肌酶谱:检测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如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等,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损伤。有基础心血管病史患者心肌酶谱变化可能更需密切关注,不同年龄患者心肌酶正常参考值有差异。
2.血常规、炎症标志物:了解体内炎症状态,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若仍存在炎症反应也可能导致身体不适。
三、干预措施
(一)呼吸康复训练
1.腹式呼吸: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3-4次。不同年龄患者呼吸康复训练的指导方式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引导,老年患者要根据身体状况逐步进行,女性在呼吸康复训练时可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训练节奏。
2.缩唇呼吸:患者呼气时将嘴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缓慢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每次训练时间10分钟左右,每天3次。该训练有助于改善肺部通气,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呼吸频率和深度。
(二)心脏康复相关
1.适度运动: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如步行、太极拳等。运动强度要适中,以患者不出现明显胸闷气短加重为宜。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病史患者运动前需进行评估,儿童不建议进行过于剧烈运动,女性运动时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时间。
2.心理调节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后遗症,改变不合理的认知。针对不同年龄人群采用不同的认知行为引导方式,儿童可通过简单易懂的故事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成年女性可通过小组心理辅导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
放松训练:如渐进性肌肉松弛、冥想等,缓解紧张情绪。不同年龄患者放松训练的方式可调整,老年患者可选择较为舒缓的冥想方式,儿童可通过玩游戏等轻松的方式进行放松。
(三)中医干预
1.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候进行辨证论治,如肺脾气虚者可选用补肺汤合四君子汤加减等。但需注意不同年龄患者用药禁忌和药物代谢特点,儿童用药需选择小儿适用的中药剂型等,老年患者要考虑肝肾功能对药物的代谢能力。
2.穴位按摩:如按摩膻中穴、内关穴等,有一定宽胸理气等作用。按摩时要注意力度和穴位准确性,不同年龄患者按摩穴位的手法和力度不同,女性按摩时可结合自身皮肤特点等进行。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出现新冠肺炎后后遗症胸闷气短时,要特别注意其生长发育情况。呼吸康复训练要简单有趣,便于儿童配合,心理干预需家长积极参与配合,通过游戏等方式缓解儿童的恐惧情绪。在检查时要做好安抚工作,减少儿童的不适。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在干预措施实施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安全。呼吸康复训练和运动方案要循序渐进,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的身体反应,防止因运动等导致意外情况发生。心理调节方面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耐心,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
(三)有基础疾病患者
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新冠肺炎后遗症胸闷气短时,要更加紧密监测基础疾病的变化。在选择干预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如在运动康复时要评估基础疾病对运动的耐受程度,药物使用(若涉及)要避免与基础疾病治疗药物产生不良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