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突出表现,由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等致腹腔液体异常积聚,有腹胀等症状及腹部膨隆等体征,可通过超声等检查诊断,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限钠水、休息)及腹水治疗措施(利尿剂应用、腹腔穿刺放腹水等)。
一、定义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导致腹腔内液体异常积聚的现象。肝硬化时,肝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门脉高压使门静脉系统毛细血管床的滤过压增加,同时肝硬化导致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淋巴液生成增多,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腹水形成。
二、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1.门脉高压
肝硬化时,肝内纤维组织增生,肝内血管受到压迫、扭曲、闭塞,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升高。正常门静脉压力为13-24cmHO,当门静脉压力超过30cmHO时,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这是腹水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门脉高压的发展速度和程度可能因基础病因不同而有差异,例如儿童期的肝硬化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等原因引起,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但核心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类似。
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门脉高压的不同,但不同性别患者对肝硬化腹水相关并发症的易感性可能有差异,比如女性患者在激素等因素影响下,可能在腹水相关的凝血功能等方面有不同表现。
生活方式上,长期大量饮酒的患者,酒精性肝硬化导致门脉高压的风险增加,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延缓肝硬化进展,降低门脉高压的发生风险。有肝硬化病史的患者,若继续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腹水的形成和病情进展。
2.低蛋白血症
肝硬化时,肝细胞功能受损,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同时患者食欲减退,营养摄入不足,进一步加重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当白蛋白低于30g/L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血液中的水分漏入腹腔形成腹水。对于儿童肝硬化患者,低蛋白血症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蛋白质是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低蛋白血症会导致患儿出现生长迟缓等问题;女性患者若合并低蛋白血症,可能在体力、免疫力等方面受到更明显影响;有长期营养不良病史的肝硬化患者,低蛋白血症往往更为严重,腹水形成的可能性更大。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患者可出现腹胀,随着腹水量的增加,腹胀感逐渐加重,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导致呼吸困难,尤其在平卧时明显,被迫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以缓解症状。不同年龄患者腹胀的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腹部膨隆明显,影响活动;女性患者可能因腹部外观改变而产生心理压力等。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这与腹水导致胃肠道淤血、消化功能受影响有关。对于有肝硬化基础的患者,若出现这些症状加重,提示腹水可能有变化。
2.体征
腹部膨隆,呈蛙腹状,移动性浊音阳性,这是腹水较典型的体征。通过叩诊可以发现移动性浊音,当腹腔内游离腹水在1000ml以上时,患者取仰卧位叩诊,腹中部呈鼓音,腹部两侧呈浊音;侧卧位时,叩诊上侧腹部转为鼓音,下侧腹部呈浊音。不同年龄患者腹部体征的表现程度可能不同,儿童腹部膨隆可能更易被观察到,而老年患者可能因脂肪分布等因素,腹部膨隆表现可能不典型,但移动性浊音仍可作为重要体征。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诊断腹水的常用方法,可发现少量腹水(腹腔内游离腹水在500ml左右),能明确腹水的量和分布情况,还可同时观察肝脏、门静脉等情况,了解肝硬化的程度。对于儿童患者,超声检查相对安全,无辐射,可多次进行;老年患者超声检查也较为方便,能清晰显示腹腔内情况。
CT检查:对于诊断腹水也有一定价值,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脏形态、有无占位等情况,还可准确测量腹水量。但CT有一定辐射,一般不作为首选,在超声检查不明确或需要进一步评估肝脏病变时使用。
2.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可见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转氨酶升高等,反映肝脏的合成、代谢等功能受损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肝硬化腹水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可能有不同特点,儿童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异常可能更影响其生长代谢;女性患者肝功能异常可能在月经周期等因素影响下有不同表现,但核心的肝功能受损指标变化是一致的。
腹水常规检查:腹水外观多为淡黄色透明或微浑的液体,漏出液外观清亮,比重低于1.018,蛋白含量低于25g/L,细胞数少于100×10/L;渗出液可呈血性、脓性等,比重高于1.018,蛋白含量高于30g/L,细胞数较多。通过腹水常规检查可以鉴别腹水是漏出液还是渗出液,有助于明确腹水的性质,判断病因。
五、治疗相关要点(仅提及相关方面,不涉及具体药物服用指导)
1.一般治疗
饮食:限制钠的摄入,每日钠摄入量应限制在2-3g,同时适当限制水的摄入,一般每日入水量约为1000ml左右,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以满足生长需求,同时注意钠和水的限制;女性患者在饮食限制时要考虑其营养需求和心理因素,尽量保证饮食的合理性;有肝硬化病史且合并腹水的患者,严格遵守饮食限制是控制腹水的重要基础。
休息:患者需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减轻肝脏负担,有利于病情的控制。不同年龄患者休息的要求有所不同,儿童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活动限制;老年患者休息更为重要,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和腹水的控制。
2.腹水治疗相关措施
利尿剂应用:常用利尿剂有螺内酯和呋塞米等,通过促进钠、水的排泄来减少腹水。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电解质,防止出现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情况。对于儿童患者,使用利尿剂要严格掌握剂量和监测电解质,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女性患者在使用利尿剂时,要考虑到激素对电解质代谢可能产生的影响,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有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肝硬化腹水患者,利尿剂的使用需要更加谨慎。
腹腔穿刺放腹水:对于大量腹水引起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进行腹腔穿刺放腹水,同时补充白蛋白等。放腹水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等变化,防止出现低血压等并发症。儿童患者进行腹腔穿刺放腹水时,要更加小心操作,严格控制放腹水的量;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放腹水过程中要密切监测,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