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是肝脏因慢性损伤后,纤维组织过度增生修复导致的病理改变,属于肝硬化的早期阶段。

当肝脏长期遭受病毒(如乙肝、丙肝)、酒精、药物或代谢性疾病(如脂肪肝)等刺激时,肝细胞反复坏死并启动修复机制,星状细胞被激活后大量分泌胶原纤维。这些纤维沉积会破坏肝脏正常结构,形成“瘢痕”样改变,导致肝小叶结构紊乱、血流受阻。此阶段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肝功能已逐渐受损,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若出现持续乏力、食欲减退、右上腹隐痛或黄疸等症状,尤其是伴有肝炎病史、长期饮酒或肥胖者,应尽快就医进行肝功能、肝脏弹性成像(FibroScan)或肝活检等检查。早期通过抗病毒治疗、戒酒、控制体重及使用抗纤维化药物,可有效延缓或逆转肝纤维化进程,降低肝硬化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