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肠炎有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调整、生活方式及心理调节)、药物治疗(针对病因和对症治疗)、中医治疗(中药调理、中医理疗辅助),各年龄段在治疗中需考虑差异及注意相关事项。
一、慢性胃肠炎的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
腹痛:多为隐痛、胀痛,部位不固定,一般在腹部脐周等区域,不同年龄人群腹痛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表述不清表现为哭闹不安等,成年人能较明确指出疼痛部位。生活方式不规律,如长期暴饮暴食、熬夜等可能加重腹痛症状,有慢性胃炎病史的人群更易反复出现腹痛。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水样便等,儿童慢性胃肠炎腹泻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导致生长发育受影响,老年人腹泻易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一些人可能因食用不洁食物等诱因引发腹泻,原本有肠道基础疾病的人腹泻更易反复发作。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严重时可伴有呕吐,儿童呕吐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需要特别关注补液等情况,成年人呕吐可能影响进食和营养状态,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肠炎患者可能更易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食欲不振:患者进食量减少,对食物的兴趣降低,各年龄段均可出现,儿童食欲不振可能影响营养摄入,老年人食欲不振易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长期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因素可能导致食欲不振加重。
2.全身症状
乏力:患者感觉身体疲倦、没有力气,不同年龄人群乏力表现程度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减少,老年人乏力可能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长期慢性胃肠炎导致营养吸收障碍等会加重乏力症状。
消瘦:如果病情长期不愈,营养吸收不良,会出现体重下降、消瘦,儿童消瘦会影响生长发育指标,老年人消瘦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像免疫力下降等,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消瘦的常见因素之一。
二、慢性胃肠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不同年龄人群饮食调整有差异,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摄入;老年人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过饱。生活方式方面,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适度运动,如老年人可选择散步等温和运动,儿童可进行适合的户外活动,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病情恢复。
心理调节:对于各年龄段患者都很重要,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可能加重慢性胃肠炎症状,儿童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环境可能影响胃肠功能,老年人心理压力大易导致病情反复,要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可通过心理疏导、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
2.药物治疗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肠炎,可采用四联疗法等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规范的诊疗指南,不同年龄段用药有一定禁忌和注意事项,儿童一般不首选某些对胃肠道刺激性较大或有潜在不良反应的药物。
对症治疗:对于腹痛明显的患者,可使用一些胃肠解痉药;腹泻患者可使用止泻药物,但儿童止泻要谨慎,避免过度止泻导致毒素吸收等问题;恶心呕吐患者可使用止吐药物等,用药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选择。
3.中医治疗
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如脾胃虚弱型可使用健脾益胃的中药方剂,不同年龄人群用药剂量等需严格遵循中医诊疗规范,儿童用药更要精准把握,中医理疗如艾灸等对慢性胃肠炎也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可温通经络、调节脾胃功能,但要注意操作安全,避免烫伤等情况,尤其儿童皮肤娇嫩,需特别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