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白质病变是大脑白质区域发生病理改变可通过MRI发现异常表现,其常见病因有年龄因素、血管因素(脑小血管病、动脉硬化)、其他因素(遗传、代谢性疾病、感染),对老年人可致认知和运动功能问题需控基础病等,儿童青少年少见遗传性病变需尽早明病因,有基础病人群要控基础病定期复查。
脑白质病变是指大脑白质区域发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起到连接大脑不同区域的作用。脑白质病变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发现异常表现。
影像学表现相关指标及意义
在MRI上,脑白质病变可能表现为T2加权像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上的高信号区域等。这些异常信号提示白质内可能存在髓鞘脱失、轴索损伤、胶质细胞增生等病理变化。不同的影像学特征可能与不同的病因和病情阶段相关。例如,轻度的脑白质病变可能仅表现为局部小的高信号灶,而严重的脑白质病变可能累及广泛的白质区域,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连接。
常见病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白质会发生生理性的改变,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脑白质病变。一般认为,50岁以上的人群中,脑白质病变的发生率会逐渐增加。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脑内的血管逐渐出现退行性变,如动脉硬化等,影响白质区域的血液供应,导致白质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
血管因素:
脑小血管病:是引起脑白质病变的常见原因之一。高血压是脑小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脑内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进而引起白质区域的缺血缺氧。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发生脑白质病变的风险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
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可累及供应脑白质的血管,使血管狭窄、闭塞,造成白质区域的血供减少,引发脑白质病变。
其他因素: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可导致脑白质病变,如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等,这是由于遗传基因突变导致体内代谢异常,影响白质的正常发育和维持。
代谢性疾病:像糖尿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影响脑白质的血液供应和代谢环境,从而增加脑白质病变的发生风险。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也可能与脑白质病变相关,甲状腺素缺乏会影响脑内的代谢过程,对脑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感染因素:某些病毒感染,如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是由乳头多瘤空泡病毒感染引起,可直接侵犯脑白质,导致白质出现病变。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发生脑白质病变后,可能出现认知功能减退,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障碍等。还可能出现步态异常、平衡失调等运动功能方面的问题。对于老年人,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严格控制血压、血糖等,以延缓脑白质病变的进展。同时,鼓励老年人进行适当的认知训练和体育锻炼,有助于维持大脑功能。
儿童及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出现脑白质病变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是遗传性脑白质病变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功能。例如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在儿童期发病时,可导致患儿出现学习困难、行为异常等表现。对于儿童脑白质病变,需要尽早明确病因,针对遗传等因素进行相关的遗传咨询和进一步的诊断评估,以便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
有基础疾病人群: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本身就存在发生脑白质病变的高危因素。这类人群需要严格遵循医嘱控制基础疾病,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复查,以便及时发现脑白质病变的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高血压患者要坚持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维持血糖的稳定水平,从而降低脑白质病变进一步发展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