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由感染、过敏、环境、遗传等因素引起,治疗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鼻腔冲洗、免疫治疗(特定情况)、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时且慎选),儿童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谨慎选择治疗方式。
一、鼻炎的成因
鼻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鼻腔黏膜炎症。
感染因素:病毒感染是常见诱因,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可引发普通感冒相关的鼻炎;细菌感染也可能导致鼻炎,像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鼻腔后,会引起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成人更容易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鼻炎。
过敏因素:接触过敏原是过敏性鼻炎的主要原因,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如春季的柳树、杨树花粉,秋季的蒿草花粉等)、尘螨、动物皮屑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过敏原后,体内会发生免疫反应,释放组胺等介质,导致鼻腔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出现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过敏症状。在花粉传播季节,过敏体质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增加。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污染的环境中,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颗粒物等刺激鼻腔黏膜,可引起鼻炎。例如,工业污染严重地区的居民,患鼻炎的几率可能高于环境良好地区的居民。此外,温度和湿度的剧烈变化也可能刺激鼻腔黏膜,诱发鼻炎。
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鼻炎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过敏性鼻炎等鼻炎病史,个体患鼻炎的风险可能会增加。遗传因素可能影响个体的免疫系统和鼻腔黏膜的结构与功能,使得个体更容易对各种致病因素产生反应。
二、鼻炎的治疗
避免接触过敏原: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明确过敏原后应尽量避免接触。例如,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关闭门窗以减少室内花粉含量;使用防螨寝具,定期清洁家居环境以减少尘螨接触等。这是过敏性鼻炎治疗的基础措施,儿童患者尤其需要家长协助做好环境控制,如在花粉季节及时为孩子佩戴口罩等。
药物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能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鼻痒等症状。常用的鼻用糖皮质激素有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可用于多种类型的鼻炎治疗,但儿童使用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抗组胺药:可缓解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分为口服和鼻用两种剂型。如氯雷他定等口服抗组胺药,能有效减轻过敏症状,但儿童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剂型和剂量选择,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减轻鼻塞、流涕等症状也有一定作用,如孟鲁司特钠等,适用于过敏性鼻炎等多种鼻炎类型,儿童患者也可使用,但需遵循儿童用药的相关规定。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以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改善鼻腔通气。鼻腔冲洗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鼻炎患者,儿童患者可以使用专门为儿童设计的鼻腔冲洗器具,在家长的协助下进行冲洗,但要注意冲洗的压力和方法,避免造成不适或损伤。
免疫治疗:对于明确过敏原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考虑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提取物的剂量,使机体对过敏原产生耐受性,从而减轻过敏症状。但免疫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后进行,儿童患者进行免疫治疗时需更加谨慎评估。
手术治疗:一般是在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时考虑,例如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如果鼻腔黏膜肥厚严重,经药物等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手术方式,但手术有一定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儿童患者通常较少采用手术治疗,除非病情非常严重且经过慎重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