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耳聋不一定都会全聋,其是否全聋与发病原因(如突发性重度耳聋未及时治风险高,慢性耳聋随病情进展可能全聋)、治疗干预情况(及时规范治可降风险,不及时或不规范治增全聋风险)及患者自身状况、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发现症状应及时就医规范诊治以最大程度保听力降全聋风险。
一、发病原因与病情轻重程度
1.突发性神经性耳聋
如果是突然发生的重度突发性神经性耳聋,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听力进一步恶化发展为全聋的风险相对较高。一般来说,发病后72小时内是治疗的黄金时期,及时治疗可以最大程度保留听力。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在发病72小时内开始积极治疗的突发性神经性耳聋患者,听力恢复良好的比例相对较高;而延误治疗的患者,全聋的可能性明显增加。从年龄因素来看,儿童患突发性神经性耳聋时,由于其听觉系统尚在发育中,全聋的风险可能更需重视,因为听力对儿童的语言发育等至关重要。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况的突发性神经性耳聋患者,治疗相对复杂,全聋的风险也可能高于无基础病史者。
2.慢性神经性耳聋
一些慢性的神经性耳聋,如由长期噪音暴露、老年性退变等引起的神经性耳聋,病情进展相对缓慢。但随着病情的逐渐进展,听力会逐步下降,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干预,最终也有可能发展为全聋。以老年性神经性耳聋为例,随着年龄增长,内耳结构和功能逐渐退变,听力会慢慢减退,不过不同个体退变速度不同。有长期噪音暴露史的人群,如长期在噪音环境工作的工人,其神经性耳聋进展可能相对更快,更易向全聋方向发展。女性在更年期等特殊生理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对耳部血液循环等产生影响,可能会影响神经性耳聋的病情发展,增加全聋的风险。
二、治疗干预情况
1.及时规范治疗可降低全聋风险
对于神经性耳聋,若能及时进行规范治疗,如使用改善内耳循环的药物(如银杏叶制剂等,虽不提及具体剂量等服用指导,但药物的使用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营养神经的药物等,并且根据病情采取合适的治疗手段,如高压氧治疗等,可以有效阻止听力进一步恶化,降低全聋的可能性。例如一些临床研究显示,经过规范的综合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听力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全聋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在儿童神经性耳聋的治疗中,及时有效的干预尤为重要,因为儿童的语言学习等依赖正常听力,早期干预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于有基础疾病的神经性耳聋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的神经性耳聋患者,积极控制血糖等基础疾病的同时进行针对性的耳部治疗,有助于改善听力预后,降低全聋风险。
2.未及时或不规范治疗增加全聋风险
如果患者没有及时就医进行治疗,或者治疗方法不规范,那么神经性耳聋病情很可能会逐渐加重,最终发展为全聋。例如一些患者因对神经性耳聋的重视程度不够,发病后没有及时到医院就诊,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听力进行性下降,最终全聋。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过度疲劳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整体状态,对于神经性耳聋患者来说,会干扰治疗效果,增加全聋的风险。女性如果在患病期间情绪波动较大,如长期焦虑、抑郁等,也可能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等功能,进而影响耳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不利于听力的恢复,增加全聋的可能性。
总之,神经性耳聋不一定都会全聋,但是其是否发展为全聋与发病原因、病情轻重、治疗干预情况以及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一旦发现有神经性耳聋的相关症状,如听力下降、耳鸣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以最大程度保留听力,降低全聋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