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炎发病在骨骼表面骨膜处,由运动损伤或感染致骨膜炎症,有局部疼痛肿胀等表现,靠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非手术治疗休息为主,感染性用抗生素;滑膜炎发病在关节滑膜处,因运动损伤、退行性变或感染致滑膜炎症,有关节肿胀疼痛等表现,靠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非手术治疗休息制动,用非甾体抗炎药,关节积液多穿刺抽液,二者在多方面有区别,临床需准确区分并采取相应措施。
滑膜炎:是滑膜受到刺激产生炎症,造成分泌液失调形成积液的一种关节病变。发病部位多见于膝关节等关节的滑膜组织。
病因
骨膜炎:
运动性损伤:长期、过度、不当的运动,如长跑等,可导致骨膜反复受到牵拉、摩擦,引起骨膜炎,多见于运动员等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
感染:细菌等病原体感染骨膜,可引发感染性骨膜炎,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感染概率相对需关注,比如皮肤破损后细菌入侵等情况可能导致。
滑膜炎:
运动损伤:剧烈运动或扭伤等,使关节滑膜受到损伤,常见于爱好运动的人群,如篮球、足球运动员等,青壮年较多见。
退行性变:随着年龄增长,关节滑膜出现退变,多见于中老年人,膝关节等承重关节的滑膜退变概率相对更高。
感染:结核杆菌等感染滑膜可引起滑膜炎,免疫力较低者更易发生,比如有结核病史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临床表现
骨膜炎:
局部症状:病变部位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局部可能有肿胀、压痛,以胫骨骨膜炎为例,患者胫骨部位会有相应表现。
全身症状:感染性骨膜炎可能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儿童感染后发热反应可能相对较明显,需密切关注体温等情况。
滑膜炎:
局部症状: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膝关节滑膜炎时可出现膝关节肿胀明显,屈伸活动困难。
其他表现:有的患者可伴有关节积液,浮髌试验呈阳性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因身体状况有差异,比如儿童滑膜炎可能有其自身特点需注意鉴别。
诊断方法
骨膜炎: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等检查病变部位的压痛、肿胀等情况。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发现骨膜增厚等改变,早期可能无明显骨质改变,后期可能出现骨膜反应;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骨膜及周围组织的显示更清晰,能更早发现病变。
滑膜炎:
体格检查:检查关节的肿胀程度、压痛部位、活动范围等,浮髌试验是检查膝关节滑膜炎积液的常用方法。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观察关节结构有无异常,排除其他骨性病变;MRI检查能清晰显示滑膜的病变情况,如滑膜增厚、积液等。
治疗原则
骨膜炎:
非手术治疗:休息是重要的治疗措施,减少病变部位的活动,让骨膜有修复的时间,适用于大多数骨膜炎患者,无论是运动性还是轻度感染性骨膜炎。对于儿童,更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加重病情。
药物治疗:感染性骨膜炎可使用抗生素治疗,但需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抗生素,儿童使用抗生素需严格遵循用药原则,注意药物的适用年龄等。
滑膜炎:
非手术治疗:休息、制动关节,可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关节,减少关节活动,促进滑膜修复,不同年龄患者制动时间需根据病情调整,儿童制动时要注意舒适度和肢体血运等情况。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儿童使用此类药物需谨慎,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药物及剂量。
穿刺抽液:对于关节积液较多的患者,可进行关节穿刺抽液,减轻关节肿胀,但操作需严格无菌,儿童穿刺时要做好安抚和护理。
骨膜炎和滑膜炎在定义、发病部位、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均有区别,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需准确区分,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