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性腹泻需从多方面应对,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不同人群补充方式有别;调整饮食要遵循清淡易消化原则,特殊人群需特殊对待;药物治疗可使用止泻药、微生态调节剂等,特殊人群用药谨慎;要隔离并注意个人卫生,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殊人群病情观察有侧重。
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原因:病毒感染性腹泻会导致机体大量失水和丢失电解质,若不及时补充,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问题。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补充方式有所不同。婴幼儿的话,可少量多次喂服口服补液盐;儿童和成人则可以饮用含适量盐分和糖分的淡盐水、糖水等,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饮用过多加重胃肠负担。例如,研究表明,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能有效降低病毒感染性腹泻导致脱水的发生率。
特殊人群:婴幼儿由于其生理特点,对脱水的耐受性较差,更应密切关注其尿量、精神状态等情况,一旦发现有脱水迹象需及时补充;老年人可能本身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在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时要更加缓慢、少量,防止因快速大量补液引发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二、调整饮食
原则:急性期应适当减少进食量,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面条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胃肠负担,导致腹泻症状加重。对于婴儿,若正在母乳喂养,可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的饮食也需相对清淡;人工喂养的婴儿,可暂时将奶量适当减少,或更换为腹泻奶粉。
特殊人群:儿童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调整饮食时要根据其年龄和病情逐步过渡;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在选择食物时要更加注重软烂、易消化,且保证营养均衡,可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鱼、蛋、豆腐等,但要注意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
三、药物治疗
止泻药物:如果腹泻症状较为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等。蒙脱石散可以吸附肠道内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等,起到止泻的作用。但需注意,儿童使用时要根据年龄和体重准确掌握剂量。
微生态调节剂:可以适当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等,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不过,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适用的益生菌种类和剂量可能不同,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使用药物时要格外谨慎,必须在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婴儿,也可能会与基础疾病的治疗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四、隔离与个人卫生
隔离:病毒感染性腹泻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尤其是一些肠道病毒引起的腹泻,如诺如病毒等。患者应尽量隔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家庭中若有多人发病,要注意做好隔离措施,如分开使用餐具、毛巾等物品。
个人卫生:患者要注意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认真洗手,保持手部清洁,防止病毒经手口传播。同时,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餐具、衣物等进行消毒。
特殊人群:儿童的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家长要帮助和监督儿童做好个人卫生和隔离措施;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注意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卫生,防止感染和病情加重。
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内容: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腹泻次数、大便性状、体温、精神状态等情况。如果腹泻次数频繁,大便呈水样且量多,伴有高热、精神萎靡、哭闹不止(婴幼儿)、意识模糊(老年人)等症状,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及时就医。
特殊人群:婴幼儿病情变化较快,家长要随时关注其各项体征;老年人病情可能较为隐匿,要注意观察其是否有食欲减退、乏力等非典型症状,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送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