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积液有非手术和手术两种治疗方法。非手术包括休息与制动、物理治疗(急性期冷敷、过后热敷、超短波)、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玻璃酸钠注射液);手术有关节穿刺抽液(积液多缓解症状)和关节镜手术(处理内结构病变),不同患者群体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非手术治疗方法
(一)休息与制动
对于因轻度过度活动等引起的膝关节积液,休息是非常重要的。避免长时间走路、跑步、上下楼梯等加重膝关节负担的活动。对于儿童患者,要减少其剧烈玩耍等行为;对于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日常活动量,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本身存在一定退变,过度活动易导致积液加重。制动可以通过使用膝关节支具等方式实现,限制膝关节的不必要活动,让受损的膝关节组织有机会修复,减少滑膜的刺激,从而减少积液的产生。
(二)物理治疗
1.冷敷:在急性期(一般是积液产生后的72小时内),可以进行冷敷。通过降低局部温度,收缩血管,减少炎性物质的渗出,从而减轻肿胀和积液。例如,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对于儿童患者,皮肤较为娇嫩,冷敷时要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老年患者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也需注意防止冻伤。
2.热敷:在急性期过后,可以考虑热敷。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积液的吸收。可以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进行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3-4次。不过,对于一些伴有皮肤破损、感染等情况的患者不适合热敷,需根据具体病情判断。
3.超短波治疗:超短波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消散,有助于积液的吸收。它通过高频电场作用于膝关节局部,引起组织内分子的振动,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从而发挥治疗作用。但在操作时要注意能量的控制,儿童患者由于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完全,要严格按照儿童适用的剂量和参数进行治疗;老年患者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心脏疾病等,超短波治疗时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三)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能够减轻膝关节的炎症反应,从而减少积液的产生。但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有一些胃肠道等副作用,对于儿童患者,一般不优先使用,除非病情非常需要且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使用;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存在胃肠道功能减退等情况,使用时要注意监测胃肠道反应,必要时可配合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
2.玻璃酸钠注射液:向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可以润滑关节,保护关节软骨,减少滑膜的刺激,对于一些膝关节退变等引起的积液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注射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儿童患者一般不采用这种治疗方式;老年患者注射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损伤膝关节周围组织。
二、手术治疗方法
(一)关节穿刺抽液
当膝关节积液量较多,引起明显的肿胀、疼痛等症状时,可以进行关节穿刺抽液。通过穿刺针将膝关节内的积液抽出,能够迅速缓解症状。但抽液后要注意加压包扎等处理,防止积液再次积聚。对于儿童患者,关节穿刺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避免损伤关节内结构;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凝血功能等方面的问题,术前要评估凝血功能,术后要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等情况。
(二)关节镜手术
对于一些由膝关节内结构病变引起的积液,如半月板损伤、滑膜软骨瘤病等,关节镜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关节镜可以直接观察膝关节内的病变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如修整损伤的半月板、清除病变的滑膜等。手术创伤小,恢复相对较快。但对于儿童患者,要谨慎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因为儿童膝关节还在发育中;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术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要加强术后的康复护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