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的各项检查特点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脑脊液压力常超180mmHO,外观多呈毛玻璃样,白细胞数一般在(50500)×10/L且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增高、葡萄糖和氯化物降低;病原学检查有涂片抗酸染色、结核菌培养、核酸检测等方法但各有局限性;特殊人群中,儿童脑脊液特点不典型且要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影响,老年人基础疾病会影响检查结果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孕妇脑脊液压力可能更高需考虑对胎儿影响,免疫力低下人群脑脊液表现不典型需综合评估免疫状态制定个性化方案。
一、压力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压力常升高,一般超过180mmHO。压力升高是由于结核菌感染引起脑膜炎症,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蛛网膜颗粒吸收功能障碍等因素所致。儿童因颅骨缝未完全闭合,在压力升高时可能有囟门饱满的表现;成人则可能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二、外观
多数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样,静置1224小时后可形成薄膜。这是因为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且有炎性渗出物。如果病情较重,脑脊液可能出现混浊,甚至呈淡黄色。
三、细胞计数及分类
脑脊液中白细胞数一般在(50500)×10/L,多以淋巴细胞为主。在疾病早期,也可能中性粒细胞稍占优势,但随后淋巴细胞会逐渐增多。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细胞计数可能不典型,可能升高不明显。
四、生化检查
1.蛋白质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多在12g/L,病情严重者可更高。蛋白质升高是由于脑膜和脉络丛受结核菌侵犯,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所致。小儿患者蛋白质升高的程度可能相对成人更明显,因为小儿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
2.葡萄糖
脑脊液葡萄糖含量降低,多低于2.5mmol/L。这是因为结核菌在代谢过程中消耗葡萄糖,同时炎症影响了血脑屏障对葡萄糖的转运。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血糖调节功能异常,在判断脑脊液葡萄糖含量变化时,需结合血糖水平综合分析。
3.氯化物
脑脊液氯化物含量常降低,一般低于110mmol/L。氯化物降低与患者频繁呕吐、摄入减少以及脑膜炎症影响其代谢和转运有关。长期营养不良的患者,氯化物降低可能更为显著。
五、病原学检查
1.涂片抗酸染色
通过涂片抗酸染色查找结核菌,但其阳性率较低,约为10%30%。多次送检可提高阳性率。
2.结核菌培养
结核菌培养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金标准,但培养时间长,一般需要48周,且阳性率也不高。
3.核酸检测
如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结核菌DNA,具有快速、灵敏的特点,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特点可能不够典型,在诊断时需综合考虑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结果。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在进行病原学检查和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如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等。
2.老年人
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脑脊液的检查结果。例如,糖尿病患者脑脊液葡萄糖含量可能受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在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加重老年人的肝肾功能负担。
3.孕妇
孕妇患结核性脑膜炎时,由于孕期生理变化,脑脊液压力可能相对更高。在进行检查和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4.免疫力低下人群
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表现可能不典型,细胞计数、生化指标等可能与典型患者不同。在诊断和治疗时,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