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打针治疗鼻炎常见方式有糖皮质激素注射和免疫治疗药物注射,前者通过抗炎抗过敏减轻鼻黏膜炎症等,适用于成人慢性鼻炎但需考虑全身状况,儿童慎用;后者针对变应性鼻炎,诱导免疫耐受,适用于明确变应原药物治疗不佳者,儿童需考虑多方面情况。操作流程包括患者准备、药物注射、术后观察,注意事项有局部可能出现肿胀疼痛等反应、全身可能出现轻微或严重反应,还有禁忌人群需注意,如特定疾病患者、孕期哺乳期女性及特殊儿童等。
一、鼻子打针治疗鼻炎的常见方式及原理
(一)注射药物治疗鼻炎的常见类型
1.糖皮质激素注射
原理: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作用。通过注射到鼻腔局部,可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减少鼻黏膜的水肿、充血等。例如,曲安奈德等糖皮质激素注射剂,能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有研究表明,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对于缓解过敏性鼻炎和非过敏性鼻炎的鼻塞、流涕等症状有一定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状况和生活质量。
适用人群及考虑因素:对于成人慢性鼻炎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但需考虑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如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对于儿童,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风险需谨慎权衡,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也需严格评估利弊,一般不作为儿童鼻炎的首选治疗方式,除非病情极为严重且其他治疗无效。
2.免疫治疗药物注射
原理:对于变应性鼻炎患者,可采用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注射逐渐增加剂量的变应原提取物,诱导机体免疫耐受,从而减轻过敏反应。例如,针对尘螨过敏的变应原注射液,通过皮下或黏膜下注射,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G封闭抗体,阻断IgE与变应原的结合,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临床研究显示,经过规范的免疫治疗注射,可使患者对变应原的耐受能力增强,长期疗效较好,能减少鼻炎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适用人群及考虑因素:适用于明确变应原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成人和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但在儿童中,需考虑其年龄、过敏程度以及身体对治疗的耐受情况,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如局部注射部位的反应、全身过敏反应等。
二、鼻子打针治疗鼻炎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操作流程
1.患者准备
患者需清洁鼻腔,取舒适体位,一般为坐位或半卧位。医生会对注射部位进行评估和消毒,常用碘伏等消毒剂进行局部皮肤消毒。
2.药物注射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及注射途径(如黏膜下注射、皮下注射等),使用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进行注射。注射过程中要缓慢推注药物,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3.术后观察
注射后让患者在诊所或医院观察一段时间,查看是否有不良反应,如局部肿胀、疼痛、出血,以及全身的过敏反应等。
(二)注意事项
1.局部反应
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短期的肿胀、疼痛,一般可在数天内缓解。但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感染迹象,如局部红肿加重、发热等。对于儿童,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更需密切关注注射部位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2.全身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全身反应,如头痛、乏力、低热等,一般为轻微反应,可自行缓解。但对于有过敏体质的患者,要警惕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如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一旦发生需立即进行抢救。在儿童中,由于其免疫系统和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发生严重全身反应的风险相对较高,更要做好急救准备。
3.禁忌人群
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一般不适合鼻子打针治疗鼻炎。在儿童中,对于年龄过小、身体状况不稳定的婴儿,更要严格把握禁忌证,避免因治疗带来额外的健康风险。同时,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也需谨慎,因为药物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影响胎儿或婴儿,需在医生充分评估后决定是否进行该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