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腺癌分期采用FIGO2009年手术病理分期,分Ⅰ、Ⅱ、Ⅲ、Ⅳ期;影像学检查中超声助早期发现,MRI对分期准确性高,PET-CT助判断远处转移;病理检查是确诊及分期金标准,影响治疗和预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对分期有一定影响或间接作用。
一、临床分期判断
宫颈腺癌的分期主要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年制定的手术病理分期,:
Ⅰ期:病变局限于子宫颈(扩展至宫体将被忽略)。
ⅠA期:镜下浸润癌,所有肉眼可见的病变,包括表浅浸润,均为ⅠB期。ⅠA期又分为ⅠA1期(间质浸润深度≤3mm,宽度≤7mm)和ⅠA2期(间质浸润深度>3mm且≤5mm,宽度≤7mm)。
ⅠB期:临床可见癌灶局限于子宫颈,或镜下病灶>ⅠA期。ⅠB期再分为ⅠB1期(临床癌灶最大径线≤4cm)和ⅠB2期(临床癌灶最大径线>4cm)。
Ⅱ期:癌灶已超出宫颈,但未达盆壁或未达阴道下1/3。
ⅡA期:无宫旁浸润。
ⅡA1期:临床癌灶最大径线≤4cm。
ⅡA2期:临床癌灶最大径线>4cm。
ⅡB期:有宫旁浸润。
Ⅲ期:癌灶扩展到盆壁和(或)累及阴道下1/3和(或)引起肾盂积水或无功能肾。
ⅢA期:癌累及阴道下1/3,没有扩展到盆壁。
ⅢB期:癌已扩展到盆壁,或有肾盂积水或无功能肾。
Ⅳ期:癌播散超出真骨盆或侵犯膀胱黏膜或直肠黏膜。
ⅣA期:癌侵犯邻近的盆腔器官。
ⅣB期:癌转移到远处器官。
二、影像学检查辅助判断
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可清晰显示宫颈结构,有助于判断宫颈病变的大小、形态以及是否有宫旁浸润等情况,对早期发现宫颈腺癌有一定帮助,但对于分期的精确判断不如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
MRI检查:MRI对宫颈肿瘤的分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清晰显示宫颈肿瘤与周围组织,如宫旁组织、膀胱、直肠等的关系,有助于准确判断肿瘤的浸润范围,对于区分ⅠB期和ⅡA期等有重要价值。它可以多平面成像,更好地评估肿瘤的空间位置和侵犯深度等情况。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主要用于判断是否有远处转移情况,对于发现ⅣB期等远处转移病灶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全面评估病情,确定肿瘤的分期。
三、病理检查的重要性
病理检查是确诊宫颈腺癌以及判断分期的金标准。通过宫颈活检、宫颈锥切术等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分析,不仅可以明确诊断为腺癌,还能进一步观察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等情况,而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等因素也会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产生影响,同时病理检查结果也是准确进行临床分期的重要依据。例如,分化程度较差的腺癌往往恶性程度更高,更容易出现早期转移等情况。
四、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年龄:不同年龄段的宫颈腺癌患者在分期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但年龄本身并不是直接决定分期的因素。年轻患者的宫颈腺癌可能具有一些生物学行为的特点,如某些分子生物学特征可能与老年患者有所不同,但分期主要依据肿瘤的局部侵犯范围和转移情况来确定。不过,年轻患者可能需要更综合地考虑生育等需求来制定治疗方案。
性别:宫颈腺癌仅发生在女性身上,女性的生殖系统解剖结构特点决定了宫颈腺癌的发生部位和发展过程。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等,但目前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生活方式会直接改变宫颈腺癌的分期。然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整体病情的控制和预后可能有一定的间接影响。例如,戒烟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从而更好地耐受治疗等。
病史:既往有宫颈病变病史,如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等病史的患者,发生宫颈腺癌的风险相对较高,在诊断时需要更加仔细地进行分期评估,因为这类患者的宫颈组织可能已经存在一定的病变基础,肿瘤的发展可能更为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