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72小时避孕药可出现类早孕反应(服药初期常见、年轻女性等可能更易出现、空腹或不良生活方式可加重)、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提前推迟等、不同性别和有月经不调病史女性情况不同)、体重变化(部分人增重与水钠及脂肪代谢有关、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影响不同)、乳房胀痛、情绪波动等副作用,严重肝脏疾病、哺乳期、有心血管疾病病史女性不宜使用。
表现及原理:服用72小时避孕药后可能出现类早孕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这是因为药物中的激素成分影响了人体的内分泌平衡,刺激胃肠道等部位产生不适症状。一般在服药初期较为常见,随着服药时间延长,身体会逐渐适应。
年龄因素影响:年轻女性相对可能更易出现类早孕反应,但个体差异较大。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女性,由于其内分泌系统尚在发育完善过程中,可能对药物激素的反应更为敏感,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一些;而成年女性如果身体对激素的耐受性较好,可能症状较轻。
生活方式影响:如果服药时处于空腹状态,可能会加重类早孕反应,所以建议在饭后或睡前服药以减轻不适;如果本身有熬夜、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使类早孕反应加重,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缓解。
月经紊乱
表现及原理:可能导致月经提前或推迟、月经量变化等月经紊乱情况。避孕药中的激素会干扰正常的月经周期调节机制,影响子宫内膜的生长和脱落。例如,可能出现月经量减少,这是因为药物抑制了子宫内膜的增生;或者出现月经推迟,是由于激素水平改变打乱了原有的月经节律。
性别因素:对于女性而言,这是较为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不同年龄段女性的月经周期本身有差异,青春期女性月经周期尚不稳定,使用72小时避孕药后月经紊乱可能更为明显;育龄期女性月经周期相对规律,用药后月经紊乱可能表现为周期波动更大;围绝经期女性本身月经开始出现紊乱趋势,使用该药物后可能进一步加重紊乱程度。
病史影响:如果既往有月经不调病史的女性,使用72小时避孕药后更容易出现月经紊乱加重的情况。比如既往就有月经量少、月经周期不规律等问题的女性,服用药物后月经紊乱的表现会更突出,需要密切关注月经变化情况。
体重变化
表现及原理:部分人可能出现体重增加的情况,这与药物中激素成分影响体内水钠代谢以及脂肪代谢有关。激素可能会导致水钠潴留,使身体出现水肿现象,同时也可能影响脂肪的代谢过程,导致脂肪堆积,从而引起体重上升。但也有少数人可能出现体重减轻的情况,不过相对较少见。
年龄因素:青春期女性身体代谢相对活跃,使用药物后体重变化可能相对不那么显著;育龄期女性如果本身代谢较慢,可能更容易因药物影响出现体重增加;围绝经期女性由于代谢功能逐渐衰退,使用药物后体重变化可能更为明显,且体重增加的风险相对更高。
生活方式影响:如果在服药期间不注意控制饮食,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会加重体重增加的趋势;而如果有运动习惯,适当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药物对体重的部分影响,比如每周进行一定时长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消耗热量,维持体重稳定。
其他副作用
乳房胀痛:可能出现乳房胀痛的情况,这是因为药物激素作用于乳腺组织,引起乳腺增生等变化,导致乳房出现胀痛感。
情绪波动:部分人可能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等。这与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进而干扰了神经递质的平衡有关,因为内分泌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大脑中与情绪相关的神经递质的分泌和调节,从而导致情绪出现波动。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有严重肝脏疾病的女性,由于药物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可能会加重肝脏负担,不建议使用72小时避孕药;哺乳期女性使用该药物后,药物成分可能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哺乳期女性也不宜使用;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女性,药物中的激素可能会影响血脂、血压等,增加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应避免使用此类避孕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