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症是全血血糖低于一定值多数为暂时性某些为持续性或反复性病因有糖原和脂肪储存不足、糖消耗增加、高胰岛素血症等临床表现多数无症状少数有喂养困难等需定时监测血糖无症状可先喂奶有症状等需静脉输葡萄糖;新生儿高血糖症是全血血糖高于一定值病因有医源性、应激、新生儿糖尿病等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脱水等需监测血糖调整葡萄糖输注速度等;两者需对高危新生儿定期监测血糖早产儿等更易发病需严格控速监测调整,母亲患糖尿病新生儿需加强监测早开奶预防相关病症医护需密切关注采取相应监测防治措施保障新生儿健康。
一、新生儿低血糖症
(一)定义
新生儿低血糖症是指全血血糖低于2.2mmol/L(40mg/dl)。多数新生儿低血糖是暂时性的,某些则是持续性或反复性的。
(二)病因
1.糖原和脂肪储存不足: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等因在宫内糖原和脂肪储存较少,易发生低血糖。
2.糖消耗增加:新生儿感染、窒息等应激状态下,糖的消耗增加,若糖摄入不足,易导致低血糖。
3.高胰岛素血症:母亲患有糖尿病的新生儿,出生后母亲血糖供应中断,而胰岛素水平仍较高,易出现低血糖。
(三)临床表现
多数低血糖新生儿无明显症状,少数可出现喂养困难、嗜睡、青紫、震颤、呼吸暂停等。对于早产儿、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需密切监测血糖。
(四)诊断
通过定时监测血糖来诊断,如血糖低于2.2mmol/L,需进一步寻找病因。
(五)治疗
无症状低血糖可先尝试喂奶,如葡萄糖水喂养;对于有症状的低血糖或经口服不能纠正的低血糖,需静脉输注葡萄糖。
二、新生儿高血糖症
(一)定义
全血血糖高于7.0mmol/L(125mg/dl)称为高血糖症。
(二)病因
1.医源性因素: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在使用葡萄糖输注时,若速度过快,易导致高血糖。此外,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血糖升高。
2.应激因素:新生儿窒息、感染等应激状态下,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可导致血糖升高。
3.新生儿糖尿病:较少见,新生儿期发病的糖尿病,可出现高血糖。
(三)临床表现
轻者可无明显症状,血糖轻度升高时可能仅表现为多尿;严重高血糖时可出现脱水、体重下降、烦躁甚至抽搐等。
(四)诊断
通过监测血糖明确诊断,同时需寻找可能的病因,如详细询问用药史、了解新生儿应激情况等。
(五)治疗
首先应调整葡萄糖输注速度,对于医源性因素导致的高血糖,减慢葡萄糖输注速度后多可改善。若高血糖严重或由其他疾病引起,需进一步针对病因治疗。
三、新生儿低血糖症与高血糖症的监测与预防
(一)监测
对于高危新生儿,如早产儿、小于胎龄儿、母亲患有糖尿病的新生儿等,需定期监测血糖。可通过足跟采血进行血糖检测,以便及时发现血糖异常。
(二)预防
1.低血糖的预防: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等出生后应尽早喂养,能进食的尽快给予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对于不能经口喂养的新生儿,需合理安排静脉葡萄糖输注速度。
2.高血糖症的预防:在使用葡萄糖输注时,应根据新生儿的日龄、体重等精确计算输注速度,避免过快输注葡萄糖。同时,对于有应激因素的新生儿,需密切观察血糖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特殊人群考虑
(一)早产儿
早产儿糖原和脂肪储存少,且糖调节功能不完善,更易发生低血糖和高血糖。在护理早产儿时,需严格控制葡萄糖输注速度,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喂养和补液方案。
(二)母亲患有糖尿病的新生儿
母亲患有糖尿病的新生儿出生后易出现低血糖,需加强血糖监测,出生后尽早开奶,保证足够的能量摄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同时,这类新生儿也需注意高血糖的可能,因为出生后母亲血糖供应中断,但胰岛素水平可能仍较高,需关注血糖变化。
总之,新生儿低血糖症与高血糖症需要医护人员密切关注新生儿的血糖情况,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监测和防治措施,以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