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有卧床休息可减轻椎间盘压力助髓核还纳,物理治疗含牵引可拉开椎间隙减压迫但特定患者慎用、按摩推拿可缓痉挛但特定情况慎用、热敷可促血液循环各年龄适用;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抗炎止痛但特定患者慎用、神经营养药营养神经根各年龄可使用。手术适应证为非手术无效等情况,不同年龄有差异,手术方式有单纯髓核摘除术适年轻等患者、脊柱融合术用于伴腰椎不稳等且老年需考虑耐受性儿童少用、微创外科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对医生技术要求高各年龄视情况选儿童应用少。
一、非手术治疗
(一)卧床休息
对于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卧床休息是基础的治疗方法。一般建议严格卧床3-4周,之后可佩戴腰围逐渐下地活动。卧床时可以减轻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缓解疼痛。例如,有研究表明,卧床休息能使椎间盘内压力降低约20%,有助于突出髓核的部分还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都适用,儿童患者同样需要适当卧床休息来缓解症状,避免病情加重。对于老年患者,卧床休息时要注意预防压疮等并发症,定期翻身。
(二)物理治疗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对腰部进行牵引,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0%-20%,持续牵引时间约30分钟,每日1-2次。牵引治疗可以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力,使突出的髓核部分回纳。但对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要谨慎使用。老年患者进行牵引时要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儿童患者一般不采用牵引治疗。
按摩推拿:专业的按摩推拿可以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按摩师通过特定的手法放松腰部肌肉,调整脊柱关节位置。不过,对于突出髓核较大、有明显椎管狭窄等情况的患者要慎用,以免加重神经根损伤。老年患者进行按摩推拿时要选择手法轻柔的方式,儿童患者不建议随意进行按摩推拿,除非是经过专业评估的儿童康复治疗。
热敷:利用热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可以用热毛巾、热水袋等进行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日可进行3-4次。热敷适用于各年龄阶段的患者,但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避免烫伤,儿童患者热敷时要有人监护,防止温度过高。
(三)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反应。但要注意,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老年患者使用时要关注胃肠道反应,儿童患者一般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止痛,除非是在医生严格评估后使用。
神经营养药物:例如甲钴胺,可营养受压的神经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甲钴胺能参与神经元的代谢,对受损的神经有修复作用。各年龄阶段患者均可使用,但儿童患者使用时要遵循儿童用药剂量标准。
二、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经过严格的非手术治疗3-6个月无效;或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或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如大小便失禁等),应考虑手术治疗。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适应证略有不同,老年患者如果身体状况能耐受手术,符合上述情况也可考虑手术;儿童患者极为罕见需要手术的情况,一般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除非是先天性脊柱发育异常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等特殊情况。
(二)手术方式
单纯髓核摘除术:通过手术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适用于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的患者。手术创伤相对较小,但也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
脊柱融合术:对于伴有腰椎不稳等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脊柱融合术,通过植骨等方式使相邻椎体融合,稳定脊柱。老年患者进行脊柱融合术时要考虑术后恢复情况和身体的耐受性,儿童患者一般不采用脊柱融合术。
微创外科手术:如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通过微小的切口插入内镜和手术器械进行操作,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但对于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各年龄阶段患者根据病情和身体状况可选择合适的微创术式,但儿童患者应用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