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马尾压神经症状有鞍区感觉障碍、二便功能障碍、下肢运动障碍等表现,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诊断,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预防要保持正确姿势、加强腰部锻炼、避免腰部外伤。
一、定义与解剖基础
腰椎间盘突出马尾压神经症状是指腰椎间盘突出导致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所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马尾神经由腰、骶神经根组成,位于脊髓圆锥下方,在椎管内占据一定空间。当腰椎间盘发生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若突出物较大或位置特殊,就可能压迫马尾神经。
二、主要症状表现
1.鞍区感觉障碍:患者会出现会阴部、臀部等鞍区皮肤感觉减退或麻木,这是因为马尾神经中支配鞍区感觉的神经纤维受到压迫,年龄较大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神经修复能力相对较弱,症状可能更易持续存在且恢复相对缓慢;女性在妊娠、分娩后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若本身有腰椎间盘突出基础,更易诱发马尾神经受压出现鞍区感觉障碍。
2.二便功能障碍:可表现为排便、排尿困难,严重时可能出现尿潴留、大便失禁。男性在前列腺增生等基础疾病存在时,腰椎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导致二便障碍的情况可能更复杂;老年人群由于自身生理功能下降,二便功能障碍后更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3.下肢运动障碍:患者下肢可出现无力、行走困难,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截瘫。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本身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发生腰椎间盘突出马尾压神经症状后下肢运动障碍可能更明显;儿童若有先天性腰椎发育异常等病史,再加上不良姿势等因素,也可能引发相关问题,但相对成人概率较低。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腰椎X线:可观察腰椎的骨质结构,如有无骨质增生、腰椎间隙狭窄等情况,对初步判断腰椎退变等情况有帮助,但对于椎间盘突出及马尾神经受压情况显示不如CT和MRI。
CT:能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等情况,可发现是否存在对马尾神经的压迫,但对于软组织的显示不如MRI。
MRI: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马尾压神经症状的重要手段,可全面观察椎间盘、脊髓、马尾神经的情况,能明确马尾神经受压的程度和范围。
2.神经系统检查:通过对鞍区感觉、下肢肌力、反射等方面的检查,判断马尾神经受损的情况,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神经系统检查时的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检查指标和判断标准是一致的。
四、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卧床休息:患者需严格卧床,减少腰部活动,以减轻对马尾神经的压迫,不同年龄患者卧床休息的要求略有不同,儿童卧床休息更需注意护理,避免发生压疮等情况;老年人卧床时要注意定期翻身等护理措施。
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马尾神经的压力,但牵引重量等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年龄较小或有严重骨质疏松等情况的患者牵引需谨慎。
药物治疗:可使用神经营养药物等,如甲钴胺等,但需遵循药物使用的一般原则,考虑不同人群的药物代谢等情况,儿童一般避免使用成人常用的神经营养药物剂量等。
2.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当患者症状严重,如二便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下肢运动障碍明显等情况时,多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解除对马尾神经的压迫,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预后有所不同,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恢复可能较慢。
手术方式:包括椎板减压术等,通过手术去除压迫马尾神经的椎间盘组织等,恢复椎管内空间,解除对马尾神经的压迫。
五、预防措施
1.保持正确姿势:无论是站立、坐姿还是行走,都要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应注意,儿童要培养正确的坐姿等习惯,老年人要注意日常活动中的姿势调整。
2.加强腰部锻炼:适当进行腰部肌肉锻炼,如小燕飞等动作,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维持腰椎的稳定性,但锻炼要适度,避免过度锻炼导致腰部损伤,不同年龄人群锻炼强度不同,老年人锻炼强度应相对较小。
3.避免腰部外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保护腰部,避免腰部受到撞击等外伤,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更要注意腰部防护,女性在妊娠、分娩前后要特别注意腰部保护,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