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睡眠可从食物选择、饮品选择、生活方式相关调整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入手。食物选富含色氨酸(香蕉、牛奶等)、镁元素(杏仁、菠菜等)的;饮品可选温蜂蜜水、薰衣草茶;要规律作息,避免刺激性饮食干扰;儿童、孕妇、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用温和助眠食物、把控作息,孕妇营养均衡、避免自行服药,老年人选易消化助眠食物、顺应生理特点及结合健康状况调整。
一、食物选择
1.富含色氨酸的食物:色氨酸是合成褪黑素的重要原料,而褪黑素有助于调节睡眠。香蕉是不错的选择,每100克香蕉中约含色氨酸1mg左右,香蕉还富含钾元素,能缓解肌肉紧张,帮助放松身心从而促进睡眠;牛奶也是良好的来源,每100毫升牛奶含色氨酸约45mg,睡前饮用一杯温牛奶,其中的色氨酸可转化为血清素,进而促进睡眠。
2.富含镁元素的食物:镁元素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起到放松神经的作用。坚果类如杏仁,每100克杏仁中镁含量约为270mg,适量食用杏仁能帮助放松肌肉和神经,利于入眠;深绿色蔬菜像菠菜,每100克菠菜含镁约58mg,菠菜炒制后食用,其中的镁能参与身体多种生化反应,对改善睡眠有帮助。
二、饮品选择
1.温蜂蜜水:蜂蜜中含有葡萄糖,可使大脑皮层受到抑制而进入休息状态。睡前喝一杯温蜂蜜水,约50-100毫升,能起到一定的安神助眠作用,因为葡萄糖能转化为血清素,促进睡眠。
2.薰衣草茶:薰衣草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研究表明,饮用薰衣草茶可以降低人体的紧张感,舒缓神经。冲泡薰衣草茶时,取3-5克薰衣草用开水冲泡,待水温适宜后饮用,一般每晚睡前饮用一次,连续饮用一段时间可能会对失眠有改善作用,但具体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
三、生活方式相关调整对饮食的影响
1.规律作息配合饮食:保持固定的作息时间,如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配合上述食物和饮品的选择,能形成良好的生物钟,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例如,每天22:00左右上床睡觉,早上6:30左右起床,在这个作息规律下,睡前适量食用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或饮用温蜂蜜水等,能更好地发挥助眠作用。
2.避免刺激性饮食干扰:长期失眠者应避免在睡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一般建议下午4点后避免饮用咖啡;浓茶同样含有咖啡因和茶碱等成分,也会影响睡眠,睡前4-6小时应避免饮用浓茶。对于有吸烟习惯的人,尼古丁也会干扰睡眠,应尽量减少睡前吸烟或戒烟,因为尼古丁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身体的放松状态,进而影响睡眠。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失眠时,饮食上可选择温和的助眠食物,如小米粥,每100克小米中色氨酸含量约为19mg,且容易消化。但要注意避免给儿童食用含有过多添加剂或刺激性成分的食物。同时,儿童的作息需要家长严格把控,保证规律的睡眠时间,避免白天睡眠时间过长影响夜间睡眠。例如,学龄前儿童每天需要保证11-13小时的睡眠时间,家长可通过固定bedtimeroutine(睡前程序),如讲睡前故事、泡温水澡等,配合饮食调整来帮助儿童改善睡眠。
2.孕妇:孕妇失眠时,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可多吃一些富含钙的食物,如虾皮,每100克虾皮含钙约991mg,钙能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助于孕妇放松。但孕妇应避免自行服用药物助眠,如有严重失眠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整。孕妇的生活方式调整也很重要,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因为孕期激素变化等因素容易导致情绪波动,进而影响睡眠,可通过适当的轻度运动,如散步等,配合合理饮食来改善睡眠。
3.老年人:老年人失眠时,饮食上可选择易消化且助眠的食物,如燕麦片,燕麦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色氨酸,每100克燕麦中色氨酸含量约为19mg。老年人要注意避免晚餐过饱,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影响睡眠。同时,老年人的作息要顺应其生理特点,保证充足但不过度的睡眠,一般建议每天睡眠7-9小时。老年人在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时,要注意结合自身的健康状况,如有慢性疾病,需在饮食上避免影响疾病控制的因素,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含糖食物的摄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