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密切监护、禁食胃肠减压、补液防治休克;药物治疗有抑制胰液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等及抑制胰酶活性的加贝酯等;营养支持分早期肠内营养和晚期肠外营养;针对病因治疗,胆源性胰腺炎处理胆道病变,酒精性胰腺炎严格戒酒;并发症治疗包括感染性并发症抗感染引流及其他并发症如呼吸、肾功能衰竭的相应支持治疗。
一、一般治疗
(一)监护
需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护,监测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尿量等,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能需要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例如,通过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能及时察觉患者循环、呼吸等功能的异常情况。
(二)禁食、胃肠减压
患者需禁食,目的是减少胃酸分泌,进而减少胰液分泌,减轻胰酶对胰腺及周围组织的自身消化。同时进行胃肠减压,可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缓解腹胀,降低腹内压。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胃肠减压管的妥善固定和护理,防止脱出等情况发生,同时关注患儿的耐受情况。
(三)补液、防治休克
积极补充液体及电解质,维持有效血容量,防治休克。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电解质紊乱情况等调整补液的种类和量。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生理功能减退,补液时更要密切监测心肾功能,防止补液过多过快引发心衰等并发症。通过监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标来指导补液,保证患者循环稳定。
二、药物治疗
(一)抑制胰液分泌
1.质子泵抑制剂或H受体拮抗剂: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间接减少胰液分泌。例如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适用于各年龄段患者,但儿童使用需根据体重等情况谨慎选择。
2.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等,能抑制胰液、胰高血糖素、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减少胰腺外分泌。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有一定益处,在儿科患者中使用时要严格掌握剂量和适应证。
(二)抑制胰酶活性药物
如加贝酯等,可抑制胰蛋白酶、凝血酶、血管舒缓素、弹力纤维酶等的活性,从而减轻胰腺炎症反应。但使用时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患者中的应用需权衡利弊。
三、营养支持
(一)早期营养支持
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早期可考虑肠内营养支持。通过鼻胃管或鼻空肠管给予营养制剂,以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防止肠道细菌移位等并发症。对于儿童患者,肠内营养的实施要根据其年龄、消化功能等选择合适的营养制剂和喂养方式,保证营养供给的同时避免出现胃肠道不耐受等情况。
(二)晚期营养支持
若患者无法进行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则需考虑肠外营养支持。提供全面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满足机体代谢需求。在老年患者肠外营养支持时,要注意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相对较弱,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和排泄。
四、针对病因治疗
(一)胆源性胰腺炎
若由胆石症等胆道疾病引起,在患者病情稳定后,需积极处理胆道病变。如对于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可根据情况选择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等治疗手段。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要根据其胆道病变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和方法,儿童患者进行ERCP等操作需谨慎评估风险。
(二)酒精性胰腺炎
患者需严格戒酒,避免酒精进一步损伤胰腺及加重病情。对于有长期饮酒史的患者,戒酒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同时要关注患者戒酒过程中的戒断反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处理。
五、并发症的治疗
(一)感染性并发症
如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合并感染等,可能需要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引流。对于感染性并发症的治疗,要根据病原菌的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在不同人群中使用抗生素需考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例如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要避免选择对其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二)其他并发症
如呼吸衰竭时需进行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肾功能衰竭时可能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等。针对不同并发症要采取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措施,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对治疗的影响,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