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的引发因素包括遗传、过敏原接触、感染、环境和职业等方面。遗传使有家族病史者易患鼻炎;室内外过敏原接触可致过敏反应引发鼻炎;病毒、细菌感染会引发或加重鼻炎;空气污染、温度湿度变化等环境因素刺激鼻腔可致炎;职业中接触粉尘或化学物质会引发职业性鼻炎。
一、遗传因素
相关内容:如果家族中有过敏性鼻炎等鼻炎相关疾病的遗传倾向,个体患鼻炎的风险可能会增加。研究表明,基因在鼻炎的易感性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例如某些与免疫系统调节相关的基因变异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受到过敏原等因素的影响而引发鼻炎。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从儿童时期开始就要更加留意鼻腔健康状况,定期观察鼻腔症状,因为遗传因素使得他们相对更易发生鼻炎相关问题。
二、过敏原接触
室内过敏原
尘螨:尘螨是常见的室内过敏原,尤其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容易滋生。尘螨的排泄物、尸体等都是过敏原,人们接触后可能引发过敏性鼻炎。例如,卧室中的床垫、枕头、地毯等是尘螨容易藏匿的地方,儿童由于在卧室活动时间较长,且皮肤与床铺等接触频繁,更容易受到尘螨影响而引发鼻炎。
宠物皮屑、毛发:宠物的皮屑和毛发中含有的蛋白质等物质可成为过敏原,如猫、狗的皮屑和毛发,接触后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引发鼻炎。对于有宠物饲养的家庭,要注意定期给宠物清洁,保持室内通风,减少宠物皮屑和毛发在室内的积聚,尤其是儿童接触宠物后要及时清洁皮肤和手部,降低鼻炎发生风险。
室外过敏原
花粉:在花粉传播的季节,如春季和秋季,空气中飘散的花粉是重要的过敏原。不同植物的花粉传播时间和范围不同,例如蒿草花粉在秋季较为常见,树木花粉多在春季。过敏体质的人接触花粉后,鼻腔会出现过敏反应,如打喷嚏、流鼻涕等。对于花粉过敏的人群,在花粉传播季节要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如清晨和傍晚,外出时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具。
三、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病毒感染,可能引发鼻炎。病毒感染会导致鼻腔黏膜炎症反应,初期可能出现鼻塞、流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如果病毒感染迁延不愈或反复发生,可能导致鼻腔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增加鼻炎的发病风险。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的影响,且感染后恢复相对较慢,需要更加注意预防病毒感染以降低鼻炎发生几率。
细菌感染:鼻腔受到细菌感染也可能引发鼻炎,例如鼻窦炎常由细菌感染引起,细菌感染导致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分泌增多,出现鼻塞、脓涕等症状。如果细菌感染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炎症持续存在,就可能发展为慢性鼻炎等情况。对于有细菌感染风险的人群,如患有鼻窦炎的患者,要及时就医治疗,控制细菌感染,防止鼻炎慢性化。
四、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室外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以及室内的装修污染等空气污染物质,其中含有的颗粒物、化学物质等会刺激鼻腔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鼻炎。例如,长期暴露在PM2.5超标的环境中,鼻腔黏膜会受到损伤,容易出现鼻塞、咳嗽等鼻炎相关症状。对于生活在污染较严重地区的人群,要注意佩戴有效的防护口罩,减少空气污染对鼻腔的刺激,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可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温度和湿度变化:突然的温度变化或长期处于干燥或潮湿的环境中,都可能影响鼻腔黏膜的正常功能,引发鼻炎。例如,寒冷空气刺激鼻腔,可导致鼻腔血管收缩,黏膜分泌功能紊乱;而长期处于干燥环境中,鼻腔黏膜容易干燥、结痂,影响鼻腔正常生理功能,增加鼻炎发生的可能性。在季节交替时,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湿度保持在40%-60%较为适宜,以维护鼻腔黏膜的健康。
五、职业因素
职业性粉尘或化学物质接触:某些职业人群长期接触粉尘(如煤矿工人接触煤尘、建筑工人接触建筑粉尘等)或化学物质(如化工厂工人接触刺激性化学气体等),这些粉尘和化学物质会直接刺激鼻腔黏膜,导致鼻腔黏膜炎症,引发职业性鼻炎。例如,长期接触水泥粉尘的工人,鼻腔黏膜容易受到损伤,出现鼻塞、流涕等鼻炎症状。对于从事此类职业的人群,要严格按照职业防护要求佩戴防护口罩等用品,减少粉尘和化学物质与鼻腔的接触,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清洁鼻腔,保持鼻腔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