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去掉石膏后的康复锻炼分初期、中期、后期,初期进行轻柔关节活动,中期增加活动幅度,后期进行力量训练并融入日常生活活动,锻炼中需观察反应并依自身情况调整计划以保安全有效。
一、初期(去掉石膏后1-2周)
1.轻柔的关节活动
屈伸活动:坐在椅子上,患肢自然下垂,缓慢地进行肘关节的屈伸动作。开始时幅度不宜过大,每天可进行3-4次,每次屈伸10-15下。此阶段主要是让关节逐渐适应活动,避免因长时间固定导致的关节僵硬,通过小幅度的屈伸让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开始恢复协调性。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在旁协助,以确保动作轻柔且准确;对于成年患者,自身要注意控制力度,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再次损伤。
旋转活动:缓慢进行肘关节的内外旋转活动。内外旋转时可以坐在桌边,将前臂放在桌面上,以手腕为轴进行旋转,每天3-4次,每次旋转10-15下。旋转活动有助于恢复肘关节的旋转功能,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进行旋转活动时都要注意速度缓慢,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步增加幅度,但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
二、中期(去掉石膏后2-4周)
1.增加活动幅度
屈伸幅度扩大:继续进行肘关节屈伸活动,逐渐增大屈伸的角度。可以借助弹力带等辅助工具来增加阻力,从而增强肌肉力量。每天屈伸次数可增加到5-6次,每次屈伸15-20下。通过增加幅度和借助辅助工具,能够更好地拉伸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促进关节活动度的进一步恢复。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更要注意活动幅度的增加要循序渐进,避免因活动不当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影响恢复;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关节退变可能较重,要更加谨慎地逐步增加幅度。
旋转力度加强:加强肘关节的旋转活动力度,但仍要保持在可耐受范围内。可以进行更主动的旋转练习,如双手握住一根短棍,进行前后旋转,每天3-4次,每次旋转20-25下。加强旋转力度有助于恢复肘关节的正常旋转功能,不同年龄患者在加强力度时都要以自身感受为依据,若出现疼痛加剧等不适要立即停止并调整活动量。
三、后期(去掉石膏后4周以上)
1.力量训练
哑铃训练:使用轻重量的哑铃进行肘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训练。如进行屈肘、伸肘时的哑铃抗阻训练。坐在椅子上,手持哑铃,进行缓慢的屈肘和伸肘动作,每组10-15下,每天3-4组。哑铃训练可以有效增强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肘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对于不同年龄患者,选择哑铃重量要合适,儿童患者要避免使用过重哑铃,以免影响骨骼肌肉发育;成年患者可根据自身力量逐步增加哑铃重量;老年患者要选择较轻重量开始,逐渐适应。
俯卧撑辅助训练:对于能够进行俯卧撑的患者,可以进行俯卧撑的辅助训练来增强上肢力量。如靠墙做俯卧撑,身体与墙保持一定距离,双手撑墙,进行类似俯卧撑的屈伸动作,每组8-12下,每天3-4组。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全面锻炼上肢肌肉力量,包括肘关节周围的肌肉,有助于恢复肘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不同年龄患者在进行俯卧撑辅助训练时要注意姿势正确,避免因姿势不当导致肩部或肘部损伤。
2.日常生活活动融入锻炼
穿衣、梳头练习:进行穿衣、梳头等日常生活活动来进一步锻炼肘关节功能。穿衣时要缓慢进行手臂的抬起、屈伸等动作,梳头时要尽量用患肢完成,每天可进行3-4次这类日常活动。将锻炼融入日常生活可以使患者更自然地恢复关节功能,儿童患者在家长帮助下进行穿衣等活动时要注意保护患肢,避免过度用力;成年患者要坚持自主进行这些活动以促进功能恢复;老年患者在进行这些活动时要缓慢操作,确保安全。
提拿物品练习:适当进行提拿物品的练习,从较轻的物品开始,逐渐增加重量。如提拿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等,进行提拿动作,每天3-4次,每次提拿10-15下。提拿物品练习可以锻炼肘关节的力量和协调性,不同年龄患者在选择提拿物品重量时要根据自身情况,儿童患者避免提拿过重物品,防止影响生长发育;成年患者可逐步增加重量;老年患者要选择合适重量,以不引起疼痛和不适为原则。
在整个锻炼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肘关节的反应,如出现疼痛、肿胀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咨询医生。同时,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的患者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锻炼计划,确保锻炼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