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治疗包括一般性支持治疗,如禁食胃肠减压、补液;药物治疗,有抑制胰液分泌和抑制胰酶活性的药物;病因治疗,针对胆源性和酒精性分别采取相应措施;重症急性胰腺炎需进行营养支持(包括肠内和肠外营养)、抗感染治疗及器官功能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支持等),不同人群治疗需考虑各自特点。
一、一般性支持治疗
1.禁食与胃肠减压
目的是减少胰液分泌,缓解腹胀。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通常需禁食1-3天,胃肠减压可持续到患者腹痛等症状缓解、肠鸣音恢复。这是因为进食会刺激胰腺分泌胰液,加重胰腺的自身消化。
2.补液治疗
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电解质情况等进行补液。例如,大量的液体丢失会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通过静脉补充适量的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可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生理功能减退,补液时更要密切监测电解质和心肾功能,避免补液过多过快导致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要注意调整葡萄糖的输入量及胰岛素的使用,防止血糖波动过大。
二、药物治疗
1.抑制胰液分泌药物
H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等,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间接减少胰液分泌。其作用机制是阻断胃黏膜壁细胞的H受体,减少胃酸分泌,从而减少促胰液素引起的胰液分泌。对于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谨慎,要注意观察胃肠道反应。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抑酸作用更强且持久。通过特异性地抑制胃壁细胞质子泵,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进一步减少胰液分泌。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如与氯吡格雷合用时可能需要调整氯吡格雷的剂量等。
2.抑制胰酶活性药物
如加贝酯等,可抑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多种胰酶的活性,从而减轻胰腺的自身消化。加贝酯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肝肾功能等情况来调整剂量,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要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
三、病因治疗
1.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括约肌切开术:如果患者是由胆道结石等引起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在病情稳定后,可考虑行ERCP,取出胆道结石,解除胆道梗阻,从而治疗病因。对于老年患者,ERCP操作风险相对较高,术前要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术后要密切观察有无出血、胰腺炎复发等情况。
2.酒精性急性胰腺炎
患者需要严格戒酒。长期饮酒导致的酒精性胰腺炎,戒酒是非常重要的病因治疗措施。对于有酒精依赖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戒酒相关的综合治疗,如心理支持等,以帮助患者成功戒酒,防止胰腺炎复发。
四、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处理
1.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护肠道黏膜屏障,预防肠源性感染。一般在患者胃肠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鼻胃管或鼻空肠管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很重要,要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消化吸收能力来调整。对于儿童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的选择和实施需要更加谨慎,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需求,选择适合儿童的营养制剂,并严格控制喂养的速度和量。
肠外营养:如果患者肠内营养无法实施或不能满足营养需求时,可采用肠外营养。但长期肠外营养可能会引起肝胆系统并发症等,所以在患者肠内营养能够实施时应尽早过渡到肠内营养。
2.抗感染治疗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容易发生胰腺坏死继发感染,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药物的肾毒性、肝毒性等不良反应,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对于儿童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要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抗生素,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3.器官功能支持
呼吸功能支持:如果患者出现呼吸衰竭,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根据患者的血气分析等结果调整机械通气的参数。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循环功能支持:对于出现休克等循环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进行液体复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循环支持治疗。在补液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如中心静脉压等,根据指标调整治疗方案。对于老年患者,循环功能支持时要注意避免补液过多过快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