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鼻腔冲洗、药物缓解、改善环境湿度、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来缓解,若症状严重或有其他伴随症状需及时就医,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具体包括识别并减少接触过敏原,用生理盐水等冲洗鼻腔,合理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药物,保持室内湿度适宜,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严重时就医及特殊人群谨慎用药。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识别过敏原: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首先要明确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可以通过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来确定。例如,在花粉传播季节,花粉是常见过敏原,通过检测可知对哪种花粉过敏,就能有针对性地避免接触。
减少接触:如果是花粉过敏,在花粉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在早晨和傍晚花粉浓度较高的时候;如果是尘螨过敏,要保持室内清洁,经常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使用防螨床垫和枕头等。对于有动物毛发过敏的人,应避免饲养宠物或接触有动物毛发的环境。
二、鼻腔冲洗
方法及原理: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通过冲洗可以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分泌物等,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可以使用鼻腔冲洗器进行冲洗,将生理盐水缓慢注入一侧鼻孔,让盐水从另一侧鼻孔流出,双侧交替进行。一般每天可进行1-2次。
适用人群:各年龄段人群均可使用,儿童可以选择儿童专用的鼻腔冲洗器,操作时要注意力度和姿势,避免引起不适或呛咳。例如,3岁以上儿童可以在家长协助下进行鼻腔冲洗,但要选择合适的冲洗压力和溶液浓度。
三、药物缓解
鼻用糖皮质激素:这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能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常用的鼻用糖皮质激素有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适用于多数鼻炎患者,包括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合适剂量)、成人等。使用时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确保药物能充分作用于鼻腔黏膜。
抗组胺药:可迅速缓解打喷嚏、流涕等症状,分为口服和鼻用两种剂型。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鼻用抗组胺药如氮卓斯汀鼻喷雾剂等。对于儿童,要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剂型和剂量;成人使用相对较为方便,但也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嗜睡等,司机等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人群在服用某些抗组胺药后要避免从事相关工作。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减轻鼻塞、流涕等症状也有一定作用,如孟鲁司特钠等,适用于过敏性鼻炎患者,尤其对于合并哮喘的鼻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儿童和成人都可使用,儿童服用时要根据年龄和体重选择合适的剂量。
四、改善环境湿度
适宜湿度范围: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在40%-60%较为适宜。过低的湿度会使鼻黏膜干燥,加重鼻炎症状;过高的湿度则容易滋生霉菌等。可以使用加湿器来调节室内湿度,尤其是在干燥的季节或空调房间内。对于儿童,要注意加湿器的清洁,避免滋生细菌和霉菌,定期清洗加湿器。
五、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维生素C等有助于维持鼻黏膜的健康。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鼻腔黏膜,加重鼻炎症状。例如,多吃橙子、菠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减少吃辣椒、花椒等辛辣食物。
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和免疫力的提升。儿童每天需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幼儿需要12-14小时,学龄儿童需要10-12小时;成人也需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良好的睡眠状态有利于鼻炎症状的缓解。
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要注意避免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运动,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疲劳。例如,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慢跑、游泳等运动,但在雾霾天气时应避免户外剧烈运动。
六、就医治疗
及时就诊:如果鼻炎症状严重,经过上述自我缓解措施后无明显改善,或者出现发热、头痛等其他伴随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可能会调整治疗方案,如考虑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果合并细菌感染时)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孕妇、哺乳期女性等特殊人群,在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时要格外谨慎。孕妇使用药物需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哺乳期女性用药要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应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治疗。例如,孕妇患有鼻炎时,尽量先采用非药物的缓解措施,如鼻腔冲洗等,如果必须用药,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