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分为过敏性、慢性(含单纯性和肥厚性)、萎缩性等类型,各有不同症状。治疗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过敏性鼻炎患者针对花粉、尘螨等过敏原采取相应措施;药物治疗方面,过敏性鼻炎用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等,慢性鼻炎单纯性用血管收缩剂等,肥厚性鼻炎药物效果差时考虑手术,萎缩性鼻炎用生理盐水冲洗、滴鼻液及补充维生素;免疫治疗适用于明确过敏原且药物无效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但有风险;手术治疗用于规范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不同患者治疗需综合考虑自身情况。
一、鼻炎的症状
(一)不同类型鼻炎的典型症状
过敏性鼻炎: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多在晨起或者夜晚或接触过敏原后立刻发作;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会不自觉从鼻孔滴下;鼻痒,多数患者鼻内发痒,花粉症患者可伴眼痒、耳痒和咽痒;鼻塞,程度轻重不一,间歇性或持续性,单侧或双侧,亦可呈交替性。此外,还可能伴有嗅觉减退等症状,儿童患者可能因鼻痒而出现搔抓鼻部的动作,称为“变态反应性敬礼征”。
慢性鼻炎: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表现为间歇性、交替性鼻塞,白天、夏季、劳动或运动时鼻塞减轻,夜间、静坐或寒冷时鼻塞加重;鼻涕增多,一般为黏液性,继发感染时可有脓性鼻涕;可有局部胀痛、头痛等不适。慢性肥厚性鼻炎鼻塞多为持续性,鼻涕不多,呈黏液性或黏脓性,不易擤出;常有闭塞性鼻音、耳鸣和耳闭塞感以及头痛、头昏、咽干、咽痛等症状。
萎缩性鼻炎:主要症状有鼻塞,鼻腔内脓痂阻塞可致鼻塞,或因鼻腔黏膜感觉神经萎缩、感觉迟钝而误以为鼻塞;鼻分泌物,常呈块状、管筒状脓痂,不易擤出,用力擤出干痂时,有少量鼻出血;嗅觉障碍,嗅觉多减退或消失,这是由于嗅区黏膜萎缩或干痂阻塞引起;呼气恶臭,因脓痂下细菌繁殖生长,脓痂中的蛋白质腐败分解,产生恶臭气味,又称臭鼻症;头痛、头昏,多表现为前额、颞侧或枕部头痛,乃因鼻黏膜和鼻甲萎缩、调温保湿功能缺失和吸入冷空气或脓痂刺激所致。
二、鼻炎的治疗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过敏性鼻炎患者:明确过敏原后,应尽量避免接触。例如,对花粉过敏者,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在早晨和傍晚花粉浓度较高的时候;室内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关闭门窗以减少花粉进入;对尘螨过敏者,应保持室内清洁,勤洗晒床上用品,使用防螨寝具等。
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患者的家长需更加留意孩子接触的环境和物品,避免孩子接触已知过敏原;老年人也应根据自身过敏原情况,调整生活环境。
(二)药物治疗
过敏性鼻炎:常用药物有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可缓解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等,对缓解鼻塞、流涕、喷嚏症状均有一定效果。
慢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可局部使用血管收缩剂,如麻黄碱滴鼻液等,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也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改善鼻腔炎症。慢性肥厚性鼻炎药物治疗效果相对较差,可先尝试药物治疗,如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若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治疗,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
萎缩性鼻炎:局部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以清洁鼻腔、去除脓痂,改善症状;使用复方薄荷脑滴鼻液等可润滑黏膜、促进黏膜血液循环和软化脓痂;还可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A、B2、C、E等,可能对黏膜上皮的生长和恢复有一定帮助。
(三)免疫治疗
对于明确过敏原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考虑特异性免疫治疗,是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提取物的剂量,使机体对过敏原耐受性提高,从而减轻过敏症状。一般需要较长疗程,通常3-5年。但免疫治疗有一定风险,如可能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等,需在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并密切观察。
(四)手术治疗
某些鼻炎患者经规范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例如,慢性肥厚性鼻炎经药物等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等;鼻息肉引起的鼻炎可通过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术等手术方式治疗,同时解除鼻腔通气障碍等问题。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在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儿童患者在选择药物时需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女性患者在某些药物使用上需考虑特殊时期(如孕期、哺乳期)的影响;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评估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某些药物需注意药物的心血管副作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