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外耳道炎的引发因素包括感染因素(细菌如金黄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如曲霉菌、念珠菌等感染及相应途径)、局部因素(外耳道进水、局部皮肤损伤、耵聍堆积等)和全身因素(免疫力低下,如基础疾病、年龄因素;过敏因素,对外耳道接触物质过敏引发炎症)。
一、感染因素
(一)细菌感染
1.常见细菌种类: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较为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存在于人体皮肤表面,当外耳道皮肤受损时,容易侵入引发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在潮湿环境中易滋生,游泳等导致外耳道进水后,若未及时处理,该菌可趁机感染外耳道,引发弥漫性外耳道炎。例如,有研究发现,在因游泳后出现外耳道炎的患者中,约一定比例的患者外耳道分泌物中可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
2.感染途径: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用不洁净的手指挖耳等行为,将细菌带入外耳道;也可因外耳道皮肤受到外伤(如挖耳过深、器械损伤等)后,细菌侵入感染。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控制能力较弱,更易因不当挖耳等行为导致外耳道皮肤损伤,从而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而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细菌感染后更易扩散引发弥漫性外耳道炎。
(二)真菌感染
1.常见真菌种类:曲霉菌、念珠菌等是引起外耳道真菌感染的常见菌种。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真菌更容易生长繁殖,比如长期处于高温高湿地区的人群,外耳道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感染途径:多因外耳道进水后未及时干燥,为真菌生长提供了适宜环境;也可因使用污染的耳部用药、器械等导致真菌感染。对于女性患者,若长期佩戴不透气的耳塞等耳部饰品,会使外耳道局部环境变得温暖潮湿,增加真菌感染的可能性;而对于经常处于医疗环境中且耳部器械消毒不严格的医护人员,也有较高的真菌感染风险。
二、局部因素
(一)外耳道局部环境因素
1.外耳道进水:如游泳、洗头、洗澡等过程中外耳道进水,会使外耳道皮肤处于潮湿状态,破坏了外耳道皮肤的正常防御屏障,有利于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滋生繁殖,从而引发弥漫性外耳道炎。儿童由于在游泳等活动中更易发生外耳道进水的情况,且其外耳道皮肤相对娇嫩,因此相对成人更易因外耳道进水而患上弥漫性外耳道炎。
2.外耳道局部皮肤损伤:挖耳过深、使用尖锐器具挖耳、异物损伤等都可导致外耳道皮肤损伤。皮肤损伤后,局部的防御功能下降,细菌等病原体容易侵入引发感染。例如,一些喜欢频繁挖耳的人群,由于反复刺激外耳道皮肤,使其处于易损伤状态,进而增加了患弥漫性外耳道炎的风险;对于有耳垢栓塞的患者,强行用器械清理耳垢时也容易造成外耳道皮肤损伤,引发炎症。
(二)耵聍因素
耵聍(耳垢)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时,会堆积在外耳道内,为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培养基,容易引发弥漫性外耳道炎。比如,一些耵聍腺分泌旺盛的人群,耵聍排出不畅,就容易导致外耳道局部环境改变,滋生细菌引发炎症;而对于患有外耳道狭窄、畸形等疾病的患者,耵聍更易堆积,进而增加了患弥漫性外耳道炎的几率。
三、全身因素
(一)免疫力低下
1.基础疾病影响:患有糖尿病、贫血、营养不良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机体免疫力通常较低,对外界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减弱,容易发生外耳道感染,进而引发弥漫性外耳道炎。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较高,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且其伤口愈合能力较差,一旦外耳道发生感染,炎症更容易扩散和加重;贫血患者由于机体氧供应不足,免疫功能受到影响,也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2.年龄因素:儿童和老年人的免疫力相对较弱。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差;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力逐渐下降,因此更容易患上弥漫性外耳道炎。比如,新生儿由于从母体获得的免疫力逐渐消退,自身免疫力尚未完全建立,若外耳道受到感染,较易发展为弥漫性外耳道炎;而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进一步削弱了免疫力,增加了患病风险。
(二)过敏因素
一些患者可能对外耳道接触的某些物质过敏,如某些耳部用药、化妆品、洗发水等。当外耳道接触到过敏原后,会引发过敏反应,导致外耳道皮肤出现炎症反应,进而可能发展为弥漫性外耳道炎。例如,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在使用新的耳部滴耳液后,可能会出现外耳道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如果未及时处理,炎症可能会扩散形成弥漫性外耳道炎;对于经常接触染发产品等化学物质的人群,若外耳道接触到这些过敏原,也容易引发过敏相关的外耳道炎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