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和控制鼻炎,需从环境、生活习惯、饮食、病情监测与就医等方面着手。保持室内清洁、控制湿度,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注意鼻腔清洁;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及过甜、过咸食物;密切监测病情,症状严重影响生活时及时就医,特殊人群患病就医需告知自身情况。
一、环境方面
1.保持室内清洁
定期打扫房间,清除灰尘、霉菌等可能引起鼻炎发作的过敏原。例如,每周至少全面清洁一次房间,使用湿抹布擦拭家具表面,因为灰尘中的尘螨是常见的过敏原,尘螨喜欢在灰尘多、湿度适宜的环境中生存繁殖。对于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如儿童和患有过敏性鼻炎的成年人,保持室内清洁尤为重要,良好的室内环境可以减少鼻腔接触过敏原的机会。
控制室内湿度,将湿度保持在40%-60%之间。过高的湿度容易滋生霉菌,过低的湿度会使鼻腔黏膜干燥,都可能诱发鼻炎。可以使用加湿器或除湿器来调节室内湿度,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或气候干燥的地区,儿童的鼻腔黏膜相对娇嫩,更易受湿度变化影响,维持适宜湿度有助于保护鼻腔黏膜的正常功能。
2.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
家中应避免吸烟,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都会刺激鼻腔黏膜,加重鼻炎症状。对于有儿童的家庭,家长吸烟对孩子的危害更大,儿童的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吸入二手烟后更容易出现鼻塞、流涕等鼻炎症状。同时,要避免让鼻炎患者接触汽车尾气、装修产生的甲醛等刺激性气体,这些气体都会对鼻腔黏膜产生不良刺激,引发或加重鼻炎。
二、生活习惯方面
1.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则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一般幼儿需要12-14小时,学龄儿童也需9-11小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和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从而有利于鼻炎的控制。如果睡眠不足,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病毒、过敏原等的侵袭,导致鼻炎复发或加重。
2.适度运动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适度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但要注意运动时的环境选择,避免在污染严重或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和地点运动。例如,在空气质量良好的清晨或傍晚进行适量运动,对于鼻炎患者来说,游泳是比较好的运动方式,因为游泳时鼻腔受到的刺激相对较小,而且可以锻炼呼吸功能,但要注意游泳后及时清洁鼻腔,防止水中的细菌等物质残留引发鼻炎。对于儿童,家长可以陪同孩子进行适合的户外运动,既可以增强体质又能让孩子接触大自然,但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
3.注意鼻腔清洁
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洗鼻。生理盐水洗鼻能够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分泌物等,减轻鼻腔炎症。一般每天可进行1-2次洗鼻。对于儿童,家长可以帮助其进行洗鼻操作,选择合适的儿童洗鼻器和生理盐水,操作时要注意姿势和力度,避免孩子呛水。对于患有鼻炎的成年人,坚持生理盐水洗鼻可以有效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长期坚持还有助于改善鼻腔的生理功能。
三、饮食方面
1.合理饮食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西兰花、胡萝卜等)和水果(橙子、苹果等)。维生素C等营养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对鼻腔黏膜的修复也有一定帮助。例如,橙子中富含维生素C,每天吃1-2个橙子可以为身体补充维生素C。对于儿童,家长可以将水果制作成适合儿童食用的形式,如水果泥等,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维生素。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些食物容易刺激鼻腔黏膜,加重鼻炎症状。同时,要减少食用过甜、过咸的食物,过甜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过咸的食物会使鼻腔黏膜水肿,不利于鼻炎的控制。
四、病情监测与就医方面
1.病情监测
密切关注鼻炎症状的变化,如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的发作频率、严重程度等。如果症状突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如头痛、发热等,可能提示鼻炎合并了其他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对于儿童,家长要更加留意孩子的鼻腔情况和日常表现,因为儿童往往不能准确描述自己的不适,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的鼻腔表现,如长期鼻塞、反复流涕等,应及时进行观察和记录。
2.及时就医
当鼻炎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如长期鼻塞导致睡眠障碍、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可能会根据病情给予药物治疗(如鼻用糖皮质激素等,但不涉及具体剂量等服用指导)或其他治疗措施。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女性等患有鼻炎时,就医时要告知医生自身情况,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因为这些特殊人群的用药需要特别谨慎,要充分考虑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