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需从一般生活方式调整、病因排查与针对性处理、定期复查三方面综合管理。一般生活方式要规律进食、调整食物种类,戒烟限酒、适度运动;病因排查要检测处理幽门螺杆菌,排查药物、自身免疫等其他病因;定期复查要根据病情定频率,查胃黏膜及病理变化以调整治疗。
一、一般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方面
规律进食:保持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饥过饱。研究表明,规律的饮食习惯有助于维持胃黏膜的正常修复和胃酸分泌的节律,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例如,每天可安排3-4餐,每餐间隔时间相对固定。
调整食物种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过酸、过甜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咖啡、巧克力等。这些食物可能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加重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维持胃肠道的健康环境。同时,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减轻胃的消化负担。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饮食调整需有所侧重。儿童患者应避免食用过于坚硬、难以消化的食物,选择柔软、营养丰富的食物;老年患者则要注意食物的温度适中,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胃黏膜。
2.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吸烟会导致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升高,还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不利于胃黏膜的修复。酒精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炎症状。对于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应尽量戒烟限酒。年轻患者可能更易忽视吸烟饮酒对胃的危害,但长期来看,戒烟限酒对改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情至关重要;老年患者本身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吸烟饮酒的危害更为显著。
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机体免疫力。例如,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比较适合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运动强度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避免剧烈运动。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以带领其进行适合的户外活动,如在公园玩耍等,既可以增加运动量,又能让孩子身心愉悦;老年患者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选择平坦、人少的地方进行运动,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发生。
二、病因排查与针对性处理
1.幽门螺杆菌检测与处理
检测方法: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等。尿素呼气试验无创、简便,患者容易接受;胃镜下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则可以同时明确胃黏膜的病理情况。对于怀疑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进行检测。儿童患者进行尿素呼气试验时要注意按照儿童适用的剂量要求进行;老年患者若存在肾功能不全等情况,选择检测方法时需谨慎评估。
阳性处理:如果幽门螺杆菌检测呈阳性,通常需要进行根除治疗。但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铋剂和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对于儿童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需要更加谨慎,要权衡治疗的获益和可能的风险;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在选择抗生素等药物时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等。
2.其他可能病因排查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可能会损伤胃黏膜,导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如果患者正在服用这类药物,应在医生评估后考虑是否调整用药。对于有基础疾病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如老年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胃黏膜情况,可能会同时给予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来预防胃炎加重。儿童患者一般较少会因药物导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但如果有特殊情况使用了可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也需要关注并及时处理。
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胃炎相对少见,但也需要考虑。通过检测相关自身抗体等方法进行排查。如果是自身免疫因素引起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治疗方案会有所不同,可能需要使用一些调节免疫的药物等,但具体治疗要在明确诊断后由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
三、定期复查
1.复查频率:一般建议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定期进行胃镜复查,复查频率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而定。对于病情较轻、没有明显症状加重的患者,可以每隔1-2年复查一次胃镜;如果病情相对复杂或有症状变化,可能需要缩短复查间隔时间。儿童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复查时要考虑其耐受性等情况;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复查时要综合评估其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和复查频率。
2.复查内容:复查时主要观察胃黏膜的变化情况,包括黏膜的色泽、是否有糜烂、出血等病变,同时可以进行病理活检,了解胃黏膜的病理改变,以评估病情是否有进展等。通过定期复查,能够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更好地控制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