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鼻炎有局部症状(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和全身症状(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治疗方法包括避免接触变应性鼻炎过敏原、鼻腔冲洗、药物治疗(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治疗以及经规范保守治疗无效时谨慎选择的手术治疗,各方法有相应原理、适用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小孩鼻炎的症状
(一)局部症状
1.鼻塞:
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可自述鼻腔通气不畅,而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张口呼吸、吃奶时哭闹等。如果是急性鼻炎,鼻塞症状可能在起病初期较轻,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加重;慢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可能呈间歇性或持续性,间歇性鼻塞一般白天、运动时减轻,夜间、静坐时加重;持续性鼻塞则是鼻腔长期通气不佳。
2.流涕:
急性鼻炎初期多为清水样涕,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引起鼻腔黏膜分泌亢进,随后可变为黏液性或脓性涕;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主要表现为清水样涕,量较多,常伴有打喷嚏;慢性鼻炎的流涕一般为黏液性,若伴发感染则可为脓性涕。
3.打喷嚏:
变应性鼻炎患儿打喷嚏症状较为明显,多为突然发作的连续性打喷嚏,次数可达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常在接触过敏原后立即发作;急性鼻炎也可出现打喷嚏,但一般程度较轻;血管运动性鼻炎也可能有打喷嚏表现,多与温度变化、刺激性气味等非特异性刺激有关。
4.鼻痒:
变应性鼻炎患儿常因鼻黏膜受到过敏原等刺激而出现鼻痒,患儿会频繁用手揉鼻,婴幼儿可能表现为用头蹭家长身体等动作来缓解鼻痒不适。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急性鼻炎由病毒感染引起时,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在38℃-39℃甚至更高,一般持续1-3天;若合并细菌感染,发热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且体温可能更高。
2.头痛:
急性鼻窦炎伴发的鼻炎患儿可能出现头痛症状,不同鼻窦引起的头痛部位有所不同,如急性上颌窦炎引起的头痛多在面颊部、上列磨牙区,晨起轻,午后重;急性额窦炎引起的头痛多在前额部,晨起明显,午后减轻等。
3.乏力、食欲减退:
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鼻炎,患儿可能因身体不适出现乏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尤其在急性感染期更为明显。
二、小孩鼻炎的治疗方法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针对变应性鼻炎)
1.明确过敏原:
可以通过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明确患儿的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皮屑、霉菌等。
2.避免接触:
例如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带孩子去花草树木繁茂的地方;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扫、除尘螨,使用防螨寝具等;避免孩子接触宠物及其毛发等。
(二)鼻腔冲洗
1.原理及方法:
通过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以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减轻鼻黏膜水肿,改善鼻腔通气。一般使用专门的鼻腔冲洗器,将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注入鼻腔,让其从另一侧鼻腔或口腔流出。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操作时要注意轻柔,避免引起不适或损伤鼻黏膜。
2.适用人群:
各年龄段的鼻炎患儿均可使用鼻腔冲洗,但要根据患儿的配合程度选择合适的冲洗方式和器具。
(三)药物治疗
1.鼻用糖皮质激素:
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鼻痒等症状。但对于低龄儿童,使用时要谨慎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和使用方法,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长期不恰当使用可能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等产生一定影响。
2.抗组胺药:
对于变应性鼻炎引起的鼻痒、打喷嚏、流涕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有口服制剂和鼻用制剂。口服抗组胺药可能会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所以在使用时要注意告知家长相关注意事项,尤其是对于需要保证精力的儿童,如学龄儿童在上课期间使用可能需要选择不易引起嗜睡的制剂。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对变应性鼻炎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减轻鼻塞、流涕等症状,一般耐受性较好,但也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四)免疫治疗(针对变应性鼻炎)
1.原理:
是通过逐渐增加变应原提取物的剂量,使机体对变应原产生耐受性,从而减轻过敏症状。
2.适用情况及注意事项:
适用于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变应性鼻炎患儿,但免疫治疗有一定的疗程和风险,如可能出现局部和全身的过敏反应等,需要在有资质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操作,并且要密切观察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反应。
(五)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
一般用于经规范保守治疗无效的患儿,例如慢性肥厚性鼻炎经药物等保守治疗效果差,可考虑手术治疗,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但手术治疗在儿童中的应用相对谨慎,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2.手术风险及术后注意事项:
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感染、鼻腔粘连等。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儿鼻腔恢复情况,按照医生要求进行鼻腔护理等,并且要关注患儿术后的鼻腔通气等恢复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