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有鼻炎打呼噜需明确原因,包括鼻腔结构问题(如儿童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腺样体肥大)和过敏因素;可采取非药物干预,如鼻腔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体位调整;医疗干预有腺样体切除术和谨慎药物治疗;低龄儿童和过敏体质儿童有特殊注意事项,要综合多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儿童呼吸和生活质量。
一、明确鼻炎打呼噜的原因
1.鼻腔结构问题
对于儿童来说,先天性的鼻腔结构异常,如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等都可能导致鼻腔通气不畅。儿童时期鼻腔相对狭窄,若存在鼻甲肥大情况,会进一步阻塞鼻腔,使得呼吸时气流受阻,从而引发打呼噜,同时可能伴有鼻炎症状,因为鼻腔结构异常易导致鼻腔黏膜反复受到刺激,引发炎症反应。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鼻腔结构特点不同,幼儿鼻腔更短、更狭窄,更容易因结构问题出现此类情况。
腺样体肥大也是常见原因,腺样体在儿童2-6岁时增生旺盛,10岁以后逐渐萎缩。腺样体肥大会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引起鼻塞、流涕等鼻炎症状,进而导致打呼噜。
2.过敏因素
若儿童属于过敏体质,接触过敏原后易引发鼻炎。常见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接触后鼻腔黏膜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等鼻炎症状,同时鼻腔黏膜水肿,影响通气,导致打呼噜。不同季节过敏原不同,春季花粉多,易引发花粉过敏导致鼻炎打呼噜;秋季尘螨繁殖活跃,易引发尘螨过敏相关情况。
过敏导致的鼻炎引发打呼噜时,症状具有一定规律性,接触过敏原后症状明显加重,脱离过敏原后可能有所缓解,但容易反复发作。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鼻腔清洁
对于儿童,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或洗鼻。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时,将适量生理盐水滴入鼻腔,轻轻按压鼻翼,使鼻腔分泌物等排出;洗鼻则可使用儿童专用洗鼻器,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能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分泌物等,减轻鼻腔黏膜水肿,改善通气,缓解鼻炎打呼噜症状。但要注意操作方法,避免损伤儿童鼻腔黏膜,洗鼻时力度要适中,根据儿童年龄和耐受程度调整。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也很重要,可使用加湿器,将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40%-60%左右,避免鼻腔黏膜过于干燥,减轻鼻炎症状,从而改善打呼噜情况。不同季节室内湿度要求略有不同,冬季室内干燥,更需注意保持湿度;夏季可适当降低湿度要求,但也不宜过低。
2.避免接触过敏原
明确过敏原后,尽量让儿童避免接触。如对花粉过敏的儿童,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如清晨和傍晚;室内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花粉等过敏原。对于尘螨过敏的儿童,要保持室内清洁,勤洗晒床上用品,使用防螨床品等。不同过敏原的规避方法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要注意儿童在学校等其他场所接触过敏原的情况,进行综合防护。
3.体位调整
睡觉时可尝试让儿童采取侧卧位,避免仰卧位。侧卧位能减少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的情况,从而减轻打呼噜症状。家长可在儿童背后放置合适的枕头等,帮助儿童保持侧卧位姿势,但要注意枕头高度适宜,避免过高或过低影响睡眠质量。不同年龄儿童侧卧位的舒适度要求不同,幼儿侧卧位时要确保呼吸顺畅,避免压迫胸部等。
三、医疗干预情况
1.腺样体切除术
若儿童腺样体肥大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腺样体切除术。一般在腺样体增生影响呼吸、导致反复鼻炎、打呼噜等情况时考虑手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很重要,要综合评估腺样体肥大对儿童呼吸、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手术需谨慎,要充分权衡手术利弊,因为儿童身体各方面还在发育中。术后要注意儿童的恢复情况,如鼻腔通气情况、术后出血等情况,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护理,促进伤口愈合。
2.药物治疗(需谨慎选择)
对于鼻炎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但要严格遵循儿童用药原则。鼻用糖皮质激素能减轻鼻腔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从而改善打呼噜情况。但要注意儿童使用药物的年龄禁忌等,一般不建议低龄儿童长期大量使用某些药物,要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及剂量。同时,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手段,需结合非药物干预措施综合治疗。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低龄儿童
低龄儿童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在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时都要更加谨慎。如鼻腔清洁时,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儿童娇嫩的鼻腔黏膜;在选择药物时,要严格遵循儿童用药规范,避免使用不适合低龄儿童的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低龄儿童打呼噜及鼻炎症状的变化情况,如呼吸频率、睡眠质量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过敏体质儿童
过敏体质儿童要更加注重避免接触过敏原,因为过敏反应可能导致鼻炎反复发作,进而加重打呼噜情况。家长要详细记录儿童接触过敏原的情况,以便更好地采取防护措施。同时,要定期带过敏体质儿童进行相关检查,监测过敏情况及鼻炎、打呼噜的发展状况,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治疗和防护方案。
总之,对于从小就有鼻炎打呼噜的情况,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根据儿童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改善儿童的呼吸状况和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