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C-反应蛋白、血常规等,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影像学检查有腹部超声、CT、MRI及MRCP等,不同人群检查时也有相应注意事项;还有腹腔穿刺等其他检查,儿童和老年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时均有各自需注意的要点。
一、实验室检查
1.血清淀粉酶测定:血清淀粉酶一般在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后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可确诊本病,但淀粉酶的高低不一定反映病情轻重,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可正常或低于正常。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血清淀粉酶的变化也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同时要注意与其他引起淀粉酶升高的疾病相鉴别,如腮腺炎等。
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肾功能等方面的变化影响淀粉酶的代谢,需关注其肾功能指标,因为肾功能不全时,血清淀粉酶清除率与肌酐清除率比值可能会有异常改变。
2.血清脂肪酶测定:血清脂肪酶常在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对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诊断价值,且特异性也较高。
儿童患者中,血清脂肪酶的检测同样要考虑其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理差异,与成人相比,儿童的代谢等情况不同,需参考儿童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老年患者的血清脂肪酶测定也需结合其整体健康状况,如是否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等,因为其他疾病可能影响脂肪酶的代谢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C-反应蛋白(CRP):CRP是组织损伤和炎症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在急性胰腺炎中,CRP明显升高提示胰腺组织坏死。CRP有助于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在发病72小时后CRP仍大于150mg/L提示胰腺坏死。
儿童患者中,CRP的升高同样能反映炎症反应的程度,但儿童的CRP正常参考值与成人不同,需依据儿童的参考范围来判断。
老年患者的CRP变化也需要结合其自身的基础疾病情况,比如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存在一些慢性炎症性疾病,这会干扰CRP对急性胰腺炎病情的判断,所以要综合分析。
4.血常规:白细胞计数通常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可出现核左移。严重者可出现贫血,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降低。
儿童患者中,白细胞计数的变化需注意儿童的正常白细胞范围,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正常白细胞值不同,而且对于发热等情况引起的白细胞反应,要区分是急性胰腺炎本身导致还是合并其他感染等情况。
老年患者的血常规检查中,除了关注白细胞等指标外,还要注意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的造血功能减退等情况,导致血常规结果与实际病情的判断需要更谨慎,比如老年患者可能白细胞升高不明显,但实际上病情较重。
二、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腹部超声是急性胰腺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发现胰腺肿大、胰周渗出等情况,还能发现胆道结石等引起胰腺炎的病因。但腹部超声易受胃肠气体干扰,对胰腺深部病变显示不清。
儿童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时,要注意儿童的腹部气体情况,可适当让儿童空腹、清洁肠道等以提高检查效果,同时要考虑儿童的体位配合等问题,对于不配合的儿童可能需要在镇静等合适情况下进行检查。
老年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时,要注意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的胃肠气体较多等情况,可通过适当的准备措施来提高图像质量,而且对于老年患者的胰腺周围情况观察,要结合其整体健康状况,比如是否有腹腔内其他病变等影响超声对胰腺情况的判断。
2.CT检查:CT是诊断胰腺坏死的最佳方法,能清晰显示胰腺形态、胰周及胰外组织坏死情况、有无积液等。增强CT是诊断胰腺坏死的金标准,可将胰腺坏死与胰周炎性渗出等鉴别开来。
儿童患者进行CT检查时,要考虑儿童对辐射的耐受性,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在进行检查时要做好防护措施,并且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等情况合理调整造影剂的使用剂量等。
老年患者进行CT检查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因为造影剂可能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检查前要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对于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要谨慎使用造影剂,或者采取相应的水化等措施来减少造影剂肾病的发生风险。
3.MRI及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MRI对胰腺坏死的诊断价值与CT相似,MRCP可以清晰显示胆道和胰管的情况,有助于发现胆道结石等病因。对于对碘造影剂过敏的患者可选用MRI检查。
儿童患者进行MRI检查时,要注意儿童在检查过程中的体位固定等问题,确保检查顺利进行,同时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状态,尽量安抚儿童情绪以配合检查。
老年患者进行MRI检查时,要注意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的金属植入物等情况,如有金属假牙、心脏起搏器等要提前告知医生,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MRI检查。
三.其他检查
1.腹腔穿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若诊断不明确,可行腹腔穿刺。若穿刺液为血性,且淀粉酶含量升高,对诊断有帮助。同时,通过穿刺液的性状等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胰腺坏死感染等情况。
儿童患者进行腹腔穿刺时,要严格遵循儿科操作规范,注意穿刺部位的选择,要根据儿童的体重、腹腔情况等谨慎操作,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老年患者进行腹腔穿刺时,要考虑老年患者的凝血功能等情况,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凝血功能减退等问题,穿刺前要评估凝血指标,穿刺过程中要注意止血等操作,防止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