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盘突出与腰肌劳损在定义与病因、症状表现、体征检查、治疗与康复方面存在不同。腰间盘突出因椎间盘退变、损伤等致髓核突出刺激压迫神经根,有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检查有腰椎侧凸等体征,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康复要适度锻炼;腰肌劳损是腰部肌肉慢性损伤,有腰部隐痛等症状,检查多无异常,治疗以保守为主,康复侧重腰部肌肉锻炼。
一、定义与病因
1.腰间盘突出:是指腰椎间盘的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其中至少一部分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其病因主要与椎间盘退变、损伤、遗传因素、妊娠等有关,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退变是基础因素,而长期弯腰劳作、久坐、重体力劳动等损伤因素会增加发病风险,且遗传易感性也可能使部分人群更易患腰间盘突出。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年轻人可能因运动损伤等因素发病,老年人则多因退变累积;女性在妊娠期间由于激素变化及体重增加等也易诱发腰间盘突出。
2.腰肌劳损:是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多由腰部肌肉长期紧张、疲劳,急性腰扭伤后治疗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等引起。常见病因包括长期不良姿势(如久坐、久站、弯腰工作等)、腰部急性损伤未愈、腰部慢性积累性损伤等。各年龄、性别人群均可发病,长期从事需要腰部反复用力工作的人群(如搬运工、教师等)更容易患病,女性在产后等特殊时期,由于腰部肌肉恢复不佳等也易出现腰肌劳损。
二、症状表现
1.腰间盘突出:典型症状为腰痛,可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腰痛常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发作性剧痛,疼痛可因咳嗽、打喷嚏、排便等腹压增加时加重。下肢放射性疼痛多为一侧,从臀部开始,逐渐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直至足部,部分患者可出现双侧下肢症状。麻木可与疼痛同时出现或单独存在,下肢无力可表现为行走困难,严重时可出现大小便失禁、会阴部感觉异常等马尾综合征表现,多见于中央型腰间盘突出患者。不同年龄患者症状可能有所差异,老年人可能症状相对不典型,而年轻人症状相对较典型,但疼痛等表现更剧烈。
2.腰肌劳损:主要症状为腰部隐痛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如日间劳累加重,休息后可减轻,时轻时重。腰部可有广泛压痛,疼痛部位多在骶棘肌处、髂骨脊后部、腰椎横突处等。一般无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下肢感觉、肌力多无明显异常。各年龄人群症状表现相似,但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可能疼痛程度更重,恢复相对较慢。
三、体征检查
1.腰间盘突出:体格检查可有腰椎侧凸、腰部活动受限(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活动均可能受限)、压痛及叩痛(在病变间隙的棘上韧带或棘突间有压痛,按压时可引起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患者仰卧,伸膝,被动抬高患侧下肢至60°以内出现下肢放射痛,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此时将下肢降低5°左右,疼痛减轻,再被动背屈踝关节,疼痛再次出现为加强试验阳性)、下肢感觉异常(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感觉减退、过敏等)、肌力下降(受累神经根支配的肌肉肌力减弱)、腱反射改变(如腰5神经根受累时,膝腱反射无改变,跟腱反射可能减弱;骶1神经根受累时,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影像学检查如腰椎X线可显示腰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变窄等;CT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等;MRI可更全面地观察椎间盘突出情况及脊髓、神经根受压情况,不同年龄患者影像学表现随退变程度等不同而有差异。
2.腰肌劳损:体格检查可见腰部肌肉紧张、痉挛,有时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改变,腰部活动度在早期多无明显受限,后期可能出现轻度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阴性,下肢感觉、肌力、腱反射等一般无异常。影像学检查通常无明显异常,腰椎X线可能无特殊发现,CT、MRI等也多无椎间盘突出等异常表现,各年龄及不同人群检查体征相对较为一致。
四、治疗与康复
1.腰间盘突出: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绝对卧床休息3周左右,之后佩戴腰围逐渐下床活动)、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拉开椎间隙,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理疗(如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等,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具体药物1]等缓解疼痛,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等营养受压神经)等。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出现马尾综合征等情况。康复方面,在症状缓解后需进行腰部肌肉锻炼,如小飞燕、五点支撑法等,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不同年龄患者治疗及康复的耐受性不同,老年人可能更需关注身体耐受性,选择相对温和的治疗及康复方式,年轻人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对强度稍大的康复训练,但也需注意避免再次损伤。
2.腰肌劳损: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休息(避免长时间弯腰、久坐等不良姿势,适当休息放松腰部肌肉)、物理治疗(如按摩、推拿、针灸等,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也可外用膏药等)。康复主要是进行腰部肌肉的功能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改善腰部柔韧性,如进行腰部伸展运动、游泳等。不同人群在康复锻炼时需注意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强度,女性在产后康复时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度劳累腰部,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