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观察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尤其血压,每15-30分钟测一次,不稳定更频;观察呕血、黑便的颜色、性质、量,记录尿量,成人≥30ml/h,儿童有相应标准。
体位护理
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窒息,休克时头胸和下肢抬高10°-20°,儿童、老年人体位调整有特殊考虑。
饮食护理
出血期禁食,出血停止24-48小时后给温凉清淡无刺激流食,渐过渡半流食、软食,儿童、老年人饮食有不同注意点。
管道护理(如有胃管)
固定胃管防脱出,标识清,儿童选合适型号、轻柔固定,老年人注意胶带粘贴;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性质,定期冲洗保通畅,儿童冲洗压力更小。
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减轻焦虑恐惧,儿童用温和方式安抚,老年人耐心讲解,引导家属给患者心理支持。
皮肤护理
定时翻身每2小时一次,按摩受压部位防压疮,儿童动作轻柔,老年人细致;便后及时清洗肛周防感染,儿童用温和清洁剂。
出院指导
饮食规律少食多餐,避免刺激;告知用药重要性,儿童防用不适药,老年人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定期复诊,不适及时就医,儿童按时体检复查,老年人增复诊频率。
体位护理
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窒息,休克时头胸和下肢抬高10°-20°,儿童、老年人体位调整有特殊考虑。
饮食护理
出血期禁食,出血停止24-48小时后给温凉清淡无刺激流食,渐过渡半流食、软食,儿童、老年人饮食有不同注意点。
管道护理(如有胃管)
固定胃管防脱出,标识清,儿童选合适型号、轻柔固定,老年人注意胶带粘贴;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性质,定期冲洗保通畅,儿童冲洗压力更小。
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减轻焦虑恐惧,儿童用温和方式安抚,老年人耐心讲解,引导家属给患者心理支持。
皮肤护理
定时翻身每2小时一次,按摩受压部位防压疮,儿童动作轻柔,老年人细致;便后及时清洗肛周防感染,儿童用温和清洁剂。
出院指导
饮食规律少食多餐,避免刺激;告知用药重要性,儿童防用不适药,老年人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定期复诊,不适及时就医,儿童按时体检复查,老年人增复诊频率。
一、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的变化,消化道出血可能导致血压下降,需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若情况不稳定需更频繁监测。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生命体征变化可能更迅速,要尤为关注。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出血后循环功能更易紊乱,监测需更细致。
2.出血情况观察:观察呕血及黑便的颜色、性质、量。例如,呕血呈鲜红色提示出血速度快、量多,黑便呈柏油样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表现,若黑便稀薄且呈暗红色可能提示下消化道出血且出血量相对较多。记录每小时的尿量,尿量减少可能提示组织灌注不足,成人尿量应维持在30ml/h以上,儿童根据年龄有相应的尿量标准,如婴幼儿尿量应维持在20ml/h以上等。
二、体位护理
1.一般体位: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血时血液反流引起窒息。对于昏迷患者,更要确保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的角度要适当,避免压迫颈部影响呼吸。
2.特殊情况体位:若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应将下肢适当抬高(头胸部和下肢均抬高10°-20°),以增加回心血量。儿童休克时体位调整需考虑其骨骼肌肉等发育情况,避免过度抬高导致不适或影响血液循环。
三、饮食护理
1.出血期饮食:急性大出血期间应禁食,让胃肠道充分休息。对于儿童,禁食时间需根据病情和年龄综合判断,避免因禁食时间过长导致营养不良,但必须严格遵循出血期间禁食的原则。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相对较弱,禁食期间要注意静脉营养的补充。
2.出血停止后的饮食:出血停止24-48小时后可开始给予温凉、清淡、无刺激性的流食,如米汤等。逐渐过渡到半流食、软食,如稀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过烫、过硬、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儿童在饮食过渡时要注意食物的量和质地,防止消化不良,老年人则要考虑消化能力下降,食物需更软烂易消化。
四、管道护理(如有胃管等)
1.胃管固定:妥善固定胃管,防止脱出,标识清楚。对于儿童,要选择合适的胃管型号,固定要更加轻柔,避免损伤鼻腔和口腔黏膜。老年人皮肤松弛,固定胃管时要注意胶带的粘贴牢固度。
2.胃管观察:观察胃管内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若引流液为鲜红色且量较多,提示有再出血可能。定期冲洗胃管,保持胃管通畅,冲洗时要注意压力适中,避免损伤消化道黏膜,儿童冲洗时压力要更小。
五、心理护理
1.患者及家属安抚: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情绪。对于儿童,要通过温和的方式安抚,如与患儿交流、给予适当的玩具等;对于老年人,要耐心讲解,增强其治疗信心。家属的情绪也会影响患者,要引导家属保持积极的态度,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六、皮肤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由于患者可能长时间卧床,要定时为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受压部位,预防压疮。对于儿童,皮肤娇嫩,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选择合适的翻身角度,避免擦伤皮肤。老年人皮肤弹性差,受压后更易发生压疮,翻身和按摩要更加细致。
2.及时清理排泄物:便后要及时清洗肛周,保持局部清洁,防止肛周皮肤感染。儿童便后清洗要注意使用温和的清洁剂,避免刺激肛周皮肤。
七、出院指导
1.饮食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继续避免刺激性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儿童出院后家长要严格按照饮食指导为患儿安排饮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老年人要根据自身消化情况调整饮食结构。
2.用药指导:若患者有相关基础疾病需用药,告知其按时服药的重要性,但不涉及具体剂量等服用指导。儿童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老年人用药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3.定期复诊:嘱咐患者定期复诊,如有呕血、黑便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儿童要按时进行健康体检和相关复查,老年人要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增加复诊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