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与胃窦糜烂在定义与病理部位、内镜下表现、临床表现差异、发病机制相关因素、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等方面存在不同。胃溃疡是胃黏膜被消化形成的慢性溃疡,多有规律疼痛等表现,发病与多种因素致黏膜保护与损伤失衡有关,诊断靠胃镜等,治疗需抑酸、护胃等;胃窦糜烂是胃窦部黏膜局限性糜烂,症状相对不典型,发病与多种因素致黏膜损伤有关,诊断靠胃镜等,治疗类似但强度可能稍弱,且不同人群治疗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病理部位
胃溃疡:是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后形成的慢性溃疡,通常发生在胃角、胃窦小弯等部位,是一种局限性组织缺失,深度达到或超过黏膜肌层的病变。其形成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酸分泌过多、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因素相关,病理上可见黏膜缺损,底部有炎性渗出物、坏死组织等覆盖,周围有炎症性反应。
胃窦糜烂:是胃窦部黏膜的局限性糜烂性病变,病变仅累及黏膜层,未达到黏膜肌层。多与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酗酒、吸烟、高盐饮食等)、Hp感染、胆汁反流等有关,病理表现为胃窦黏膜表面上皮的损伤、脱落,黏膜层有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等。
二、内镜下表现
胃溃疡:内镜下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边界清晰,周围黏膜充血、水肿呈红晕状,溃疡底部覆盖白苔或黄白苔,溃疡深度根据分期不同有所差异,活动期溃疡边缘黏膜充血水肿明显,瘢痕期溃疡底部白苔变薄,周围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胃窦糜烂:内镜下表现为胃窦黏膜上散在的点片状糜烂灶,病灶呈红色,周围黏膜可有轻度充血,表面可见渗出物,病灶大小不一,一般较浅,不形成明显的溃疡凹陷。
三、临床表现差异
疼痛特点
胃溃疡:疼痛具有规律性,多为餐后痛,疼痛性质可为钝痛、胀痛、灼痛等,疼痛节律为进食-疼痛-缓解,即进食后食物刺激胃酸分泌,刺激溃疡面引起疼痛,经过1-2小时后胃酸被缓冲等因素疼痛逐渐缓解。
胃窦糜烂:疼痛症状相对不典型,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疼痛,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痛,疼痛节律不如胃溃疡明显,可在进食后或空腹时都有不定时的疼痛。
其他症状
胃溃疡:可能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较重或有并发症时可出现体重减轻、呕血、黑便等情况,如溃疡穿孔时可出现突发剧烈腹痛,溃疡出血时可出现呕血、黑便等。
胃窦糜烂:部分患者可出现上腹部不适、饱胀感、食欲不振等症状,一般较少出现呕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但如果糜烂较严重合并出血时也可出现黑便等表现。
四、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胃溃疡:主要是由于黏膜保护因素减弱和损伤因素增强失衡导致。Hp感染可破坏胃黏膜屏障,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增强,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可直接损伤胃黏膜,导致溃疡形成。年龄因素方面,中老年人群由于胃黏膜修复能力下降等原因,胃溃疡发病率相对较高;性别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Hp感染在不同性别中的感染率可能有一定差异,进而影响胃溃疡发病;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精神紧张、熬夜等可影响神经内分泌调节,导致胃酸分泌异常,增加胃溃疡发病风险。
胃窦糜烂:Hp感染是重要因素之一,Hp感染可引起胃窦黏膜炎症反应,导致黏膜糜烂;胆汁反流时,胆汁中的胆盐等物质可损伤胃窦黏膜,引起糜烂;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饮酒,酒精直接刺激胃窦黏膜,导致黏膜损伤、糜烂;年龄增长可使胃黏膜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糜烂;性别差异相对不突出,但女性在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如月经周期等,可能对胃窦黏膜有一定影响,不过不是主要决定因素;长期高盐饮食等也会增加胃窦糜烂的发生风险。
五、诊断方法
胃镜检查
胃溃疡:胃镜下可直接观察到溃疡的部位、大小、形态等,还可在溃疡边缘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溃疡是良性还是恶性,良性溃疡病理表现为黏膜组织的炎症、坏死等改变,恶性溃疡则有癌细胞等异常病理表现。
胃窦糜烂:胃镜下可发现胃窦部的糜烂病灶,必要时也可对糜烂处取组织活检,主要是排除其他病变如早期胃癌等,糜烂组织病理一般表现为黏膜层的损伤、炎症细胞浸润等。
幽门螺杆菌检测
无论是胃溃疡还是胃窦糜烂,都常需要进行Hp检测,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等。Hp阳性者,在治疗上对于胃溃疡和胃窦糜烂都可能需要进行抗Hp治疗,因为Hp感染是两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六、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
两者都需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减少精神压力;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等。
药物治疗
胃溃疡:需要抑制胃酸分泌,常用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H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保护胃黏膜,常用药物有铋剂(如枸橼酸铋钾等)、铝碳酸镁等;如果有Hp感染,需要进行四联疗法抗Hp治疗,即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
胃窦糜烂:同样需要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如有Hp感染也需要进行抗Hp治疗,治疗方案与胃溃疡的抗Hp治疗类似,但胃窦糜烂相对胃溃疡病情较轻时,药物治疗强度可能相对稍弱,但具体还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胃溃疡或胃窦糜烂患者在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尽量选择对胃黏膜刺激小的药物,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减退,要注意药物的代谢和不良反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老年人并发症发生风险相对较高,如溃疡出血、穿孔等。
儿童:儿童相对较少发生胃溃疡和胃窦糜烂,但如果发生,多与感染等因素有关,在治疗上要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使用对儿童胃肠黏膜刺激性大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等情况谨慎调整药物剂量,同时要注意补液等支持治疗,因为儿童病情变化相对较快。
孕妇:孕妇出现胃溃疡或胃窦糜烂时,治疗更需谨慎,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选择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一般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如必要时可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质子泵抑制剂,同时要注重饮食等一般治疗,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