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脓鼻涕产生与感染、过敏、鼻腔结构异常、环境等因素相关,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治疗包括非药物干预(鼻腔冲洗、避免接触过敏原、改善环境)、药物治疗(抗生素、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及手术治疗(鼻腔结构异常药物治疗不佳时考虑),预防需从避免相关诱因等方面着手。
一、鼻炎脓鼻涕产生的原因
(一)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当鼻腔受到细菌侵袭时,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在鼻腔内繁殖,会引发炎症反应。鼻腔黏膜受到刺激后,分泌功能亢进,产生较多的脓性分泌物。例如,急性鼻窦炎常由细菌感染引起,鼻窦黏膜充血、水肿,腺体分泌增加,从而导致脓鼻涕产生,患者可能伴有鼻塞、头痛等症状,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鼻炎脓鼻涕情况。
2.病毒感染后继发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病毒感染鼻腔后,会损伤鼻腔黏膜的防御功能,使细菌更容易侵入。初始可能是清涕,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继发细菌感染,转为脓鼻涕。这种情况在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中更易发生,比如老年人或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他们的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病毒感染后更易出现继发细菌感染导致脓鼻涕。
(二)过敏因素
1.变应性鼻炎:过敏体质的人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机体的免疫系统会发生异常反应,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引起鼻腔黏膜水肿、腺体分泌增加。早期可能是清水样涕,但如果合并有细菌感染,就会出现脓鼻涕。儿童变应性鼻炎较为常见,与儿童接触过敏原的机会相对较多以及自身免疫特点有关,比如在花粉季节,儿童外出活动时接触花粉就容易引发变应性鼻炎出现脓鼻涕情况。
(三)鼻腔结构异常因素
1.鼻息肉: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的常见慢性疾病,表现为鼻腔内突出的良性增生组织。鼻息肉会阻塞鼻腔,影响鼻腔的正常引流,导致分泌物潴留,容易继发感染,从而产生脓鼻涕。同时患者还可能有鼻塞进行性加重、嗅觉减退等症状,这种情况在成人中相对多见,长期的鼻息肉存在会持续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
2.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弯曲,或鼻中隔一侧或两侧局部突起,引起鼻腔、鼻窦生理功能障碍并产生症状。鼻中隔偏曲会导致鼻腔通气不畅,分泌物不易排出,长期潴留容易引发炎症,出现脓鼻涕。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能发生鼻中隔偏曲,儿童如果存在先天性的鼻中隔发育异常可能导致鼻中隔偏曲,而成人可能因外伤等原因引起鼻中隔偏曲。
(四)环境因素
1.空气污染:长期处于污染的环境中,如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粉尘、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这些污染物会刺激鼻腔黏膜,损伤鼻腔黏膜的纤毛功能,影响鼻腔的自净作用,导致分泌物积聚,出现脓鼻涕。例如在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居民患鼻炎脓鼻涕的概率相对较高,长期处于雾霾天气中的人群也容易受到影响,儿童由于鼻腔黏膜更为娇嫩,受空气污染的影响可能更明显。
2.温度和湿度变化:突然的温度变化或过于干燥或潮湿的环境都可能刺激鼻腔黏膜,引起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导致分泌物性质改变,出现脓鼻涕。比如在季节交替时,温度变化较大,人们如果没有及时增减衣物,就容易引发鼻炎出现脓鼻涕;长期处于空调房间,空气干燥,也会使鼻腔黏膜干燥,纤毛功能受影响,增加脓鼻涕产生的风险。
二、相关检查与诊断
(一)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前鼻镜检查,观察鼻腔黏膜的情况,如是否充血、肿胀,有无息肉、分泌物等。还会检查鼻窦区域,看是否有压痛等情况,初步判断鼻炎的类型和病情。对于儿童进行体格检查时要更加轻柔,避免引起儿童的不适和抗拒。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鼻炎脓鼻涕,血常规检查可能会显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如果是病毒感染,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因素为主,辅助诊断。
2.过敏原检测:对于怀疑过敏因素导致鼻炎脓鼻涕的患者,可进行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以明确患者的过敏原,指导避免接触过敏原及后续的治疗。儿童进行过敏原检测时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影像学检查
1.鼻窦CT:对于鼻窦炎患者,鼻窦CT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鼻窦内的情况,如是否有黏膜增厚、积液、息肉等病变,有助于明确鼻窦炎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对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儿童进行鼻窦CT检查时要注意辐射防护,合理掌握检查指征。
三、治疗与预防
(一)非药物干预
1.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以清除鼻腔内的脓鼻涕、过敏原、炎症介质等,减轻鼻腔黏膜的水肿,改善鼻腔通气。鼻腔冲洗适用于各年龄段的患者,儿童可以使用儿童专用的鼻腔冲洗器,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冲洗,要注意冲洗的压力和温度,避免引起儿童不适。
2.避免接触过敏原:对于过敏因素导致鼻炎脓鼻涕的患者,明确过敏原后要尽量避免接触。如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防尘螨的床上用品等;对于动物毛发过敏的患者,尽量避免接触宠物等。这对于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尤为重要,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可以减少鼻炎脓鼻涕的发作次数。
3.改善环境: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湿润,定期通风换气,减少空气中的粉尘、有害气体等。对于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的人群,要尽量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降低空气污染对鼻腔的刺激。
(二)药物治疗
1.抗生素: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鼻炎脓鼻涕,根据病情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具体抗生素的选择要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来决定。儿童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和品种,避免滥用抗生素。
2.鼻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可以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减少分泌物的产生。常用的鼻用糖皮质激素有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但要注意儿童使用时的剂量和疗程,遵循医生的建议。
3.抗组胺药:对于过敏因素导致的鼻炎脓鼻涕,抗组胺药可以缓解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如果合并有脓鼻涕,可能需要同时关注是否有细菌感染情况。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相对副作用较小,儿童也可以使用,但要注意剂量。
(三)手术治疗
1.对于鼻腔结构异常导致的鼻炎脓鼻涕:如鼻息肉、严重的鼻中隔偏曲等,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鼻息肉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等,通过手术纠正鼻腔结构异常,改善鼻腔引流,从而减少脓鼻涕的产生。手术治疗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对于儿童患者要更加谨慎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