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骨质疏松可采取饮食调理、运动锻炼、日照补充、药物干预等方法治疗。

1.饮食调理
增加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比如牛奶、酸奶、豆制品、鱼虾、绿叶蔬菜等,这些食物中的钙能为骨骼补充营养,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同时要控制高盐、高糖、高油食物的摄入,避免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还要注意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保证骨骼获得持续稳定的营养供给。
2.运动锻炼
选择温和且适合老年人身体状况的项目,如散步、太极拳、轻柔的体操、游泳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骨折。运动能增强骨骼密度,提高骨骼韧性,减少骨量流失,还能增强肌肉力量,为骨骼提供更好的支撑。老年人运动时需有人陪同,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后进行拉伸,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3.日照补充
建议老年人在天气晴朗时,每天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到户外晒太阳,每次晒太阳20-30分钟,注意避免在阳光强烈时段暴晒,防止皮肤晒伤。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对钙的吸收较为重要,充足的日照补充能间接为骨骼健康助力,改善骨质疏松状况,晒太阳时可适当暴露手臂、腿部皮肤,增加维生素D合成量。
4.药物干预
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骨质疏松程度、身体基础疾病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如碳酸钙、维生素D、阿仑膦酸钠等。服用药物期间要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要定期复查骨密度、肝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医生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