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局部治疗、神经阻滞治疗、物理治疗及针灸治疗。

1.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等,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镇痛作用,适用于轻至中度疼痛的带状疱疹患者,但有消化道溃疡等病史的患者需谨慎使用,因其可能加重消化道负担。
2.抗病毒药物
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能抑制病毒DNA合成,缩短病程,减轻疼痛程度和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有效减轻症状,一般在发疹后24-72小时内开始用药效果较好,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更应尽早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来控制病情发展,减轻疼痛。
3.神经阻滞治疗
对于疼痛较为顽固的患者,可考虑行神经阻滞治疗,如硬膜外阻滞、椎旁神经阻滞等。但该治疗需要专业的操作技能和设备,对于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要充分评估其身体状况和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因为神经阻滞操作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如穿刺相关的出血、感染等,需谨慎实施。
4.物理治疗
紫外线具有杀菌、消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等作用,可促进疱疹干涸结痂,缓解疼痛。但治疗时要注意照射剂量和范围,避免过度照射引起皮肤损伤,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更要严格控制紫外线照射的相关参数。低强度激光治疗可以促进神经修复,减轻疼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刺激细胞代谢、促进血液循环等有关,在带状疱疹疼痛的治疗中也有一定应用,但同样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参数,如儿童由于皮肤和身体机能的特殊性,治疗时要格外谨慎。
5.针灸治疗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来缓解疼痛。例如,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如局部的疱疹周围穴位及相关的远端穴位等。但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操作,对于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要考虑其身体的耐受程度和穴位刺激的强度等,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不适。
日常还需保持疱疹部位清洁干燥,避免继发感染。可以用生理盐水轻轻清洗疱疹区域,对于有渗出的疱疹,可使用3%硼酸溶液湿敷,以减少渗出。老年人皮肤较为脆弱,在进行皮肤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擦伤皮肤加重疼痛和感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