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缺血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栓塞、血管狭窄或闭塞、血液动力学改变等原因有关,症状主要有眩晕、肢体麻木无力、视觉障碍、吞咽及言语障碍等。

一.原因
1.动脉粥样硬化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逐渐受损,脂质成分在血管内壁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管腔变窄,血流速度减慢。当后循环相关血管,如椎动脉、基底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时,会减少脑部供血,引发后循环缺血。
2.血管栓塞
身体其他部位的血栓,如心脏内的血栓、颈动脉斑块脱落形成的栓子,可能随血液循环流动,堵塞后循环的血管。栓塞发生后,被堵塞血管供血区域的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进而出现后循环缺血症状。
3.血管狭窄或闭塞
除了动脉粥样硬化,还可能由血管炎、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等因素引起。血管管腔持续狭窄或完全闭塞,会直接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后循环缺血,这类情况在特定人群中相对常见。
4.血液动力学改变
当人体出现血压骤降、心功能不全、血容量不足等情况时,脑部整体供血量减少。后循环血管对血流变化较为敏感,此时更容易出现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后循环缺血症状,尤其在身体状态较差时易发生。
二.症状
1.眩晕
眩晕是后循环缺血最典型的症状之一,患者常感到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摇晃,同时可能伴随恶心、呕吐。这种眩晕多突然发作,持续时间不等,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站立和行走,需立即休息,避免跌倒受伤。
2.肢体麻木无力
患者可能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肢、上肢麻木,同时伴随肌肉力量下降,如行走时腿部发软、持物时手臂无力掉落。症状可能逐渐加重,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影响肢体正常活动功能。
3.视觉障碍
视觉障碍也是常见症状,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损,部分患者会突然出现短暂性黑矇,即眼前突然发黑,几秒到几分钟后逐渐恢复。这些症状与后循环供血不足影响视觉中枢或相关神经有关,需引起重视。
4.吞咽及言语障碍
患者会感觉吞咽食物时费力、不畅,甚至出现呛咳,部分患者说话时会出现言语不清、表达困难,如说话含糊、语速变慢。这些症状是由于后循环缺血影响了控制吞咽和语言的神经中枢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