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针有单孕激素制剂和雌孕激素复方制剂两种类型及相应原理,一般身体健康无禁忌证育龄女性可考虑但需评估,有绝对禁忌证如严重肝脏疾病、不明原因阴道出血、激素依赖性肿瘤等和相对禁忌证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有常见副作用及应对措施,哺乳期女性打避孕针需谨慎,年龄大且完成生育计划无禁忌证可考虑,有既往血栓病史或频繁发作严重偏头痛者应避免或权衡后决定是否使用。
一、避孕针的类型及原理
(一)类型
目前常见的避孕针主要有单孕激素制剂和雌孕激素复方制剂两种。单孕激素制剂的代表是醋酸甲羟孕酮避孕针,雌孕激素复方制剂如复方庚酸炔诺酮避孕针等。
(二)原理
单孕激素制剂主要是通过抑制子宫内膜生长、改变宫颈黏液性状等发挥避孕作用;雌孕激素复方制剂则是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抑制排卵来达到避孕目的。
二、女人打避孕针的可行性
(一)适用人群
一般身体健康、无禁忌证的育龄女性可以考虑打避孕针,但具体还需根据个人情况评估。例如,月经周期规律、没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女性。
(二)有效性
有研究数据表明,单孕激素制剂避孕针的有效率可达99%左右,雌孕激素复方制剂避孕针的有效率也较高。其避孕效果主要依赖于规律注射避孕针来维持体内激素水平,从而发挥避孕作用。
三、禁忌证
(一)绝对禁忌证
1.严重肝脏疾病患者,因为避孕针中的激素需要在肝脏代谢,严重肝病会影响激素代谢,加重肝脏负担。
2.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者,需要先明确阴道出血原因,若打避孕针可能掩盖病情或加重出血相关问题。
3.患有乳腺癌等激素依赖性肿瘤患者,避孕针中的激素可能会刺激肿瘤生长。
(二)相对禁忌证
1.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避孕针中的激素可能会影响血脂、血压等,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2.糖尿病患者,激素可能会对血糖代谢产生影响,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四、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应对
(一)常见副作用
1.月经紊乱:部分女性可能出现月经周期改变,如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减少等。一般在使用避孕针的前几个月比较常见,随着身体对激素的适应,部分女性月经紊乱情况会有所改善。
2.体重变化:少数女性可能出现体重增加,这与避孕针中激素影响代谢有关。
3.类早孕反应:雌孕激素复方制剂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等类早孕反应,一般程度较轻,多在用药初期出现。
(二)应对措施
对于月经紊乱,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持续观察即可;若体重增加明显,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来控制体重;对于类早孕反应,症状较轻者可继续观察,严重者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是否调整避孕方式。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哺乳期女性
哺乳期女性打避孕针需要谨慎。部分避孕针中的激素可能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一般不建议哺乳期女性首先选择避孕针避孕,可优先考虑其他避孕方式,如避孕套等。如果哺乳期女性选择打避孕针,需要密切观察婴儿的反应,如出现嗜睡、食欲改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二)年龄因素
一般建议育龄女性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避孕方式,对于年龄较大且已完成生育计划的女性,如果没有禁忌证可以考虑避孕针,但相对年轻女性可能更倾向于其他可逆性更好的避孕方式,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对激素的耐受等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
(三)有病史人群
对于有既往血栓病史的女性,打避孕针可能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应避免使用;有严重偏头痛且频繁发作的女性,使用避孕针可能会加重偏头痛症状,需要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