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重型肝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绝对卧床休息、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适量蛋白质饮食)、对症支持治疗(纠正凝血功能障碍、防治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抗病毒治疗(有病毒复制证据者用核苷类似物)、人工肝支持治疗(血浆置换、MARS)及内科治疗无效晚期患者行肝移植。
饮食:给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适量蛋白质的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供应,碳水化合物可以为机体提供能量,减少蛋白质的消耗。对于有肝性脑病倾向的患者,应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饮食热量和营养成分需求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在保证热量的基础上,注意营养的均衡和全面。
对症支持治疗
纠正凝血功能障碍: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等,以补充凝血因子,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因为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常存在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导致凝血功能异常,通过补充相应的凝血因子可以预防和治疗出血等并发症。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血浆输注的剂量和速度,密切观察输注过程中的反应。
防治肝性脑病:
减少肠道氨的产生和吸收:口服乳果糖、乳梨醇等药物,保持肠道酸性环境,减少氨的生成和吸收。乳果糖等药物可以通过酸化肠道,抑制肠道细菌产氨,从而降低血氨水平。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其体重等因素进行调整,但要严格遵循治疗原则。
降血氨:可使用谷氨酸钠、谷氨酸钾等药物,促进氨的代谢。这些药物可以与氨结合,形成无毒的物质排出体外。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氨水平和电解质情况,尤其是儿童患者,要注意药物对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防治肝肾综合征:严格控制输液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必要时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肾血流。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出现肝肾综合征时,肾脏血流灌注不足,通过控制输液量和避免肾毒性药物可以保护肾脏功能,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可以改善肾血流,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肾功能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减退,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地调整输液量和药物的使用。
抗病毒治疗
对于有病毒复制证据的患者:如乙肝病毒相关的亚急性重型肝炎,可根据情况使用核苷(酸)类似物等抗病毒药物。例如恩替卡韦等药物,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减轻病毒对肝脏的进一步损害。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和剂量,并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人工肝支持治疗
血浆置换:通过置换患者血浆,清除患者体内的毒性物质、自身抗体等,暂时替代肝脏部分功能。对于病情较重的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病情,为肝脏的再生争取时间。不同年龄的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时,要注意机器的参数调整和置换液的选择,儿童患者由于体重较小,需要特别注意置换液的量和速度。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利用活性炭、树脂等吸附剂清除体内的毒素,同时补充必要的物质,维持内环境稳定。MARS治疗对于亚急性重型肝炎的治疗也有一定的帮助,能够有效地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内环境指标,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肝移植
对于内科治疗无效的晚期患者:肝移植是挽救生命的有效手段。当患者经过各种内科治疗后病情仍持续恶化,肝移植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新的肝脏,恢复肝脏的正常功能。但肝移植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排斥反应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肝移植后的管理和随访也有所不同,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免疫抑制情况和肝脏功能恢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