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避孕药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包括高效避孕、调节月经周期、降低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风险、减少贫血风险、缓解经前期综合征;坏处有激素相关副作用(类早孕反应、体重变化、对血脂血糖影响)、其他可能风险(血栓风险、胃肠道不适、情绪影响)以及特殊人群风险(哺乳期女性、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女性、年龄较大且吸烟女性不适合或应谨慎使用)。
一、吃避孕药的好处
(一)避孕方面
1.高效避孕:正确使用避孕药,其避孕有效率较高。例如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按照规范服用,避孕失败率较低,能有效避免意外妊娠的发生,对于有避孕需求且规律服用的人群来说是可靠的避孕手段。
2.调节月经周期:部分女性月经周期不规律,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可以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来调整月经周期,使月经变得规律,减少经期过长、经量过多等月经不调的情况。比如一些青春期月经紊乱的女性,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避孕药后,月经周期逐渐趋于正常。对于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服用避孕药可以缓解痛经以及减少月经量。
3.降低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风险:有科学研究表明,长期服用复方口服避孕药可以降低卵巢癌的发病风险,服用时间越长,风险降低越明显;同时也能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这可能与避孕药对激素水平的调节有关,它可以影响子宫内膜的增殖等过程。
(二)其他健康相关方面
1.减少贫血风险:对于月经量过多的女性,服用避孕药可以使月经量减少,从而降低因失血过多导致贫血的风险。
2.缓解经前期综合征:一些女性在月经前会出现烦躁、乳房胀痛等经前期综合征表现,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可以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来缓解这些不适症状。
二、吃避孕药的坏处
(一)激素相关副作用
1.类早孕反应:部分女性在服用短效避孕药初期会出现类早孕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类似怀孕早期的症状,一般在服药1-3个月后会逐渐减轻或消失,但对于一些敏感人群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影响生活质量。
2.体重变化:少数女性服用避孕药后可能会出现体重增加的情况,这可能与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导致水钠潴留以及孕激素影响代谢有关;当然也有部分女性体重无明显变化,个体差异较大。
3.对血脂血糖的影响:长期服用某些类型的避孕药可能会对血脂和血糖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可能会使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影响血脂代谢;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或本身存在糖代谢异常的女性,可能会影响血糖的控制,导致血糖波动。
(二)其他可能风险
1.血栓风险: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可能会增加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虽然这种风险相对较低,但对于有吸烟、肥胖、有血栓病史、高龄(尤其是35岁以上)等情况的女性,血栓风险会有所增加。例如吸烟的女性同时服用避孕药,其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比不吸烟且不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明显升高。
2.胃肠道不适:个别女性服用避孕药后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如腹痛、腹泻等症状,影响消化功能。
3.情绪影响:少数女性在服用避孕药后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如抑郁、焦虑等,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不过也需要关注。
(三)特殊人群的风险
1.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服用避孕药可能会影响乳汁分泌,并且药物成分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对婴儿产生潜在影响,所以哺乳期一般不建议服用避孕药,可选择其他避孕方式,如避孕套等。
2.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女性:避孕药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女性服用避孕药可能会加重肝肾功能负担,导致病情恶化,因此这类女性不适合服用避孕药。
3.年龄较大的女性(尤其是超过35岁且吸烟的女性):前面提到的血栓风险在这类人群中更为突出,所以35岁以上且吸烟的女性应谨慎使用避孕药,可优先选择其他避孕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