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的麻醉方式包括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和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适用于大多数剖腹产,对呼吸循环影响小等但有相关风险;腰麻起效迅速等但有头痛等风险;全身麻醉用于椎管内麻醉禁忌或急诊剖腹产等情况,有反流误吸等风险。选择麻醉方式需考量产妇因素(一般情况、脊柱、凝血功能等)、胎儿因素(宫内状况、孕周等)和手术相关因素(手术时间、难度等)。
一、椎管内麻醉
(一)硬膜外麻醉
1.原理及过程: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使其支配区域产生麻醉作用。通过穿刺针将导管置入硬膜外腔,然后分次注入局麻药。
2.适用情况:适用于大多数剖腹产手术,尤其适合产妇合并某些内科疾病但心功能尚可、凝血功能基本正常等情况。对于胎儿宫内情况相对稳定,产妇精神状态可配合操作的情况也较为适用。
3.优势:对产妇呼吸循环影响相对较小,麻醉起效时间相对可控,可根据手术进程分次给药维持麻醉效果,能较好满足手术需求。
4.风险及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穿刺相关并发症,如硬膜外血肿(虽发生率低,但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风险增加)、硬膜外感染等。在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无菌操作,对于有脊柱畸形、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需谨慎评估。
(二)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
1.原理及过程: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断脊髓神经根的传导。通过腰椎穿刺将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
2.适用情况:常用于短时间且对麻醉平面要求较严格的剖腹产手术。对于产妇一般情况良好,手术预计时间较短的情况较为合适。
3.优势:麻醉起效迅速,阻滞效果确切。
4.风险及注意事项:可能出现头痛(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与脑脊液外漏有关,产妇术后需去枕平卧一定时间来降低发生率)、低血压(由于交感神经阻滞导致血管扩张引起,可通过预先快速补液等措施预防)等。对于合并严重脊柱畸形、颅内压增高的产妇禁忌使用。
二、全身麻醉
(一)原理及过程
通过吸入、静脉注射等途径将全身麻醉药物送入体内,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产妇失去意识和痛觉。
(二)适用情况
1.产妇存在椎管内麻醉禁忌证:例如严重脊柱畸形无法进行椎管内穿刺、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经评估椎管内麻醉风险极高时,可考虑全身麻醉。
2.急诊剖腹产:当产妇出现胎儿窘迫等紧急情况需立即手术,而椎管内麻醉无法迅速实施时,全身麻醉可能是抢救胎儿和产妇生命的选择。
(三)优势
能迅速诱导麻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快速进行手术,保障母婴安全。
(四)风险及注意事项
全身麻醉可能引起产妇反流、误吸(尤其在急诊情况下产妇胃排空延迟,发生反流误吸的风险增加)、对胎儿可能存在一定抑制作用等。在实施全身麻醉前需充分评估产妇情况,如禁食情况等,尽量减少反流误吸风险。对于胎儿,要密切监测其心率等情况,适时采取措施保障胎儿安全。
三、不同麻醉方式的选择考量因素
(一)产妇因素
1.一般情况:包括产妇的年龄、身体基础健康状况,如是否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对于年龄较大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产妇,需综合评估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的风险。例如合并严重心脏病的产妇,椎管内麻醉引起的血压波动可能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大,而全身麻醉药物对循环的影响也需谨慎考量。
2.脊柱情况:脊柱畸形的产妇可能无法进行椎管内穿刺,只能选择全身麻醉。
3.凝血功能: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椎管内麻醉有导致硬膜外血肿的风险,需权衡后选择麻醉方式。
(二)胎儿因素
1.胎儿宫内状况:如果胎儿出现窘迫等紧急情况,需要快速结束分娩,可能优先选择全身麻醉。
2.孕周及胎儿情况:对于孕周较小、胎儿情况特殊的产妇,麻醉方式的选择需更谨慎,要充分考虑麻醉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全身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更加精准以减少对胎儿的抑制。
(三)手术相关因素
1.手术时间:如果预计手术时间较短,腰麻可能是较好的选择;若手术时间较长或可能需要调整麻醉深度等,硬膜外麻醉分次给药的方式更具优势。
2.手术难度和复杂程度:一些复杂的剖腹产手术可能需要更稳定可控的麻醉平面和深度,椎管内麻醉相对更易调控,而在极复杂急诊情况下全身麻醉可能更能迅速满足手术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