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效避孕药包括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和单孕激素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一般从月经来潮第1天或第5天开始服用连服21天停药7天,单孕激素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从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服用连服21天停药7天;长效避孕药有复方长效口服避孕药和单孕激素长效避孕针,复方长效口服避孕药通常在月经来潮第5天和第25天服用以后每隔一定时间服用1片,单孕激素长效避孕针一般每1个月注射1次;紧急避孕药有左炔诺孕酮类和ulipristalacetate类,左炔诺孕酮类在无保护性生活或避孕失败后72小时内服用2片,ulipristalacetate类在无保护性生活或避孕失败后120小时内服用1片。
一、短效避孕药
(一)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
规律服用时有效,一般从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服用,连服21天,然后停药7天,接着开始下一个周期的服药。对于月经不规律的女性,可在月经来潮第5天开始服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排卵、改变宫颈黏液性状、改变子宫内膜形态与功能等来达到避孕效果,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避孕有效率较高,正确使用时可达99%左右。
对于年龄方面,一般健康的育龄女性均可使用,但有吸烟且年龄大于35岁的女性使用需谨慎,因为吸烟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生活方式方面,若存在长期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药物代谢,进而影响避孕效果;有严重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病史的女性不适合使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因为药物需经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会加重肝肾功能负担。
(二)单孕激素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
从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服用,连服21天,然后停药7天,接着开始下一个周期。它主要是通过改变子宫内膜环境、干扰受精过程等发挥避孕作用,避孕有效率也较高,正确使用时可达98%左右。
年龄方面,一般育龄女性适用,特殊年龄如青春期女性若符合使用指征也可使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生活方式上,若有影响药物代谢的生活方式需注意;有相关病史如严重心血管疾病等的女性使用需评估风险,因为虽然单孕激素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相对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但仍需考虑个体情况。
二、长效避孕药
(一)复方长效口服避孕药
通常在月经来潮第5天服用第1片,第25天服用第2片,以后每隔28-30天服用1片。其避孕机制也是通过抑制排卵等发挥作用,但由于激素含量较高,副作用相对较多,临床应用相对较少。
年龄方面,一般适用于年龄较大且已生育、不适合放置宫内节育器等的女性,但年龄过大如接近50岁的女性使用需谨慎,因为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带来更多健康风险;生活方式上,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女性不适合使用;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女性不适合使用,因为药物中的激素可能影响血压、血糖等指标。
(二)单孕激素长效避孕针
一般每1个月注射1次,在月经来潮第2-7天内注射第1针,以后在每次月经周期第10-12天注射。它主要是通过抑制排卵、改变子宫内膜等发挥避孕作用,避孕有效率较高,正确使用时可达98%左右。
年龄方面,育龄女性适用,但对于青春期女性不首选,因为其激素水平与成熟女性不同;生活方式上,若有影响药物吸收等的生活方式需注意;有严重肝脏疾病、血栓性疾病等病史的女性禁忌使用,因为药物可能增加血栓形成风险等。
三、紧急避孕药
(一)左炔诺孕酮类紧急避孕药
在无保护性生活或避孕失败后72小时内服用第1片,12小时后服用第2片。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延迟或抑制排卵、阻止受精或阻止着床来避孕,避孕有效率约为85%左右,需在无保护性生活后尽早服用,服用时间越晚,避孕失败风险越高。
年龄方面,一般适用于17岁以上有性生活的女性,因为青春期前女性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不建议使用;生活方式上,若有大量吸烟等情况可能影响药物效果;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病史的女性禁忌使用,因为药物需经过肝脏代谢等。
(二)ulipristalacetate类紧急避孕药
在无保护性生活或避孕失败后120小时内服用1片即可。它的避孕机制与左炔诺孕酮类有所不同,通过高选择地竞争性拮抗孕酮受体,从而延迟排卵等发挥避孕作用,避孕有效率相对较高,约为85%-90%左右,同样需尽早服用。
年龄方面,适用于18岁以上有性生活的女性;生活方式上,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药物效果;有相关病史如严重内分泌疾病等的女性使用需评估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