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是病原体经支气管入侵引起细支气管等炎症,多见于婴幼儿等,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胸部X线有相应表现,治疗需控制感染等;支气管炎分急慢性,急性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慢性有慢性咳嗽等,影像学有不同表现,治疗对症等,婴幼儿和老年人有不同特点。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支气管肺炎:也叫小叶性肺炎,是病原体经支气管入侵,引起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的炎症,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其多见于婴幼儿,冬春季节或气候骤变时多发,常与不良生活环境、免疫力低下等因素相关。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是气管-支气管受到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支气管炎多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可由病毒或细菌等感染引发,慢性支气管炎则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等因素有关,多见于中老年人。
二、临床表现
支气管肺炎:
症状:起病较急,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气促,发热程度可因病原体和个体差异而异,可为低热或高热,咳嗽较频繁,早期为刺激性干咳,以后转为湿性咳嗽,气促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呼吸加快,每分钟可达40-80次,重者可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等。部分患儿可伴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腹泻等全身症状。
体征:早期肺部体征可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粗糙,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明显。肺部叩诊多正常,病灶融合时,可出现实变体征。不同年龄、不同病原体感染的支气管肺炎表现可有差异,如婴儿肺炎往往症状不典型,可能仅有拒食、呛奶、呼吸增快等表现;而年长儿肺炎症状相对典型。
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起病较急,通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之后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开始为干咳,以后有痰。婴幼儿症状较重,常有发热、呕吐、腹泻等。一般无全身症状。双肺呼吸音粗糙,可有不固定的散在的干啰音和粗中湿啰音。婴幼儿期伴有喘息的支气管炎,如伴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者,少数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缓慢起病,病程长,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一般晨间咳嗽较重,白天较轻,睡前有阵咳或排痰。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和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清晨排痰较多,起床后或体位变动可刺激排痰。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可伴喘息,常伴有哮鸣音。部分患者可无明显阳性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听到散在干、湿啰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不同年龄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表现有所不同,老年人因呼吸道防御功能减退,炎症容易反复发作,病情可逐渐加重。
三、影像学检查
支气管肺炎: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见肺纹理增粗,以后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片状阴影,可融合成片,可伴有肺气肿或肺不张等。典型的支气管肺炎X线表现为双肺下野、中内带出现大小不等的点状或小斑片状影,或融合成大片状阴影。
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大多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慢性支气管炎早期X线检查可无异常,反复发作者可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
四、治疗原则
支气管肺炎:主要是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功能、对症治疗及防治并发症。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如细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病毒感染可选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同时给予吸氧、止咳、平喘、退热等对症支持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于病情较重、出现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患儿,需进行呼吸支持等治疗。
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止咳、祛痰、平喘等。若有细菌感染,可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以控制感染、祛痰、镇咳为主,有喘息者加用平喘药物。同时要注意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五、特殊人群特点
婴幼儿:
支气管肺炎在婴幼儿中更为常见且症状可能不典型,如易出现拒食、呛奶、呼吸增快等,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药物选择及剂量,尽量选择对婴幼儿影响小的药物,且要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痰液堵塞气道。
支气管炎的婴幼儿,尤其是伴有喘息的患儿,要警惕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可能,在急性发作期要积极控制症状,缓解期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等诱发因素。
老年人:
支气管肺炎的老年人免疫力较低,病情可能较重,易出现并发症,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治疗时要加强支持治疗,密切监测各项指标。
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病情容易反复,要注意长期管理,预防急性发作加重病情,平时要注意保暖,增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